二 《周易》核心内容及其当代价值(一)《周易》的和谐理念
当代著名学者余敦康先生曾说:「中国智慧在《周易》,《周易》智慧在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根本精神之一,而追根溯源,《周易》实为其重要渊薮。《周易》通过六十四卦来推衍阴阳变化,又通过卦象的阴阳变化来寻求包括自然、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周易》将宇宙万物抽象为阴阳二体,用阴阳二爻加以体现。六十四卦通过阴阳二爻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天地之间的和谐秩序,其基本规则是取决于各爻是否「当位」「得中」及「相应」等。《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六十四卦中,每卦有上体、下体或外卦、内卦之分,二为下体(或称内卦)之「中」,五为上体(或称外卦)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得中」,象征守持中道,中庸而行,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从而体现和谐之道。在当位执中的基础上,若卦中六爻上下相应,即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两两相互交感,相互遇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就能达到完美的结合,象征着阴阳进入最和谐的状态,即《周易》所说的「太和」。《乾卦·彖传》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岀庶物,万国咸宁。」「太和」是和谐的最高形态,和谐是《周易》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天道的运行、社会的发展都是在变化、摇摆的螺旋式上升中寻求这种和谐的目标。
《周易》所倡导的这种建立在阴阳和谐基础上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天人)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就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社会发展的诸要素,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和谐是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的基础,从而能够推动人际关系、天人关系走向和谐的局面。这种目标追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灯塔,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周易》的创新精神
在阴阳相互激荡、交替运行中,寻求和谐的目标还需要有力的支撑,这个支撑点就是创新。创新从来都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而《周易》则是中华民族创新理念的重要思想源头。《周易》以变化「日新」、生生不已为根本,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颂赞「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要求「去故」「取新」,强调「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贯穿《周易》全书和整个易学发展史的基本思想线索,创新则是《周易》的重要内涵。
首先,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忧患意识、进取精神的产物,而这种意识和精神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周易》。《周易》带有浓厚的周族性格因素,周族曾因种种原因多次迁徙,在不断迁徙中,周族形成了戒慎警惧、执中守正的忧患意识,并保持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推演《易》道,支撑文、武二王革殷建周的正是这种精神和意识。而作为对易学的创新,文王演《易》本身又开启了周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革新和发展,使得后人几千年来不断溯其源而扬其波。
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是在包容、吸纳、融摄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与《周易》海纳百川的兼容理念有着密切联系。《周易》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强调在多样性、多元性的前提下寻求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性和统一性,即「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周易》要求兼容并包,并施以智慧,从而「厚德载物」;讲求融通,所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从而「弥纶天地之道」,以总结规律,科学创新。
上一篇
临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