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荔湾、海珠区不属于名校学区房地段的“老破小”房子,你是买还是不买?卖还是不卖?这可能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题。
买
经常加班,老城区的士费便宜
工作地点同样在越秀区的阿欣,她看的房子和小陈的相差无几,最后却选择了荔湾区的老房子。
阿欣说,老城区的二手房可能有点旧,有些房子的交通、配套设施也不尽人意,但是,生活还是很方便的。“几步一间小士多,楼下满街都是小食店,价钱经济实惠,10元可以搞定一餐饭,讲饮讲食还是老城区方便。要是比较菜市场的价格,生活成本也低一大截。”
如果经常要加班,老城区二手房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地铁一般晚上11点左右收工,如果住在外围区域,打一次车可能要花百来两百元,在老城区,基本上50元就能搞定。”
不买
没学位,没地铁,为什么买?
在环市东路上班的小陈,去年结婚买楼。当时他拣楼有两个方向:一是老城区的老旧二手房;二是外围区域的一手房。比较半年后,小陈最终选择了外围区域的一手房。
为什么不买老城区的房子?小陈说,自己去看了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的二手房,越秀和天河的老旧二手房售价多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自己承担不起。老荔湾和海珠靠近地铁站的二手房,价钱也在每平方米3万元以上;不靠近地铁站的房子,价格相对便宜,和外围区域的一手房差不多。“可是,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要挑看上去比我爸还老的房子?这些房子多半位于横街窄巷中,步行到最近的地铁站也要15-20分钟,附近的公交车也不多,别看距离不远,但去上班一样要转车,而且老城区经常塞车,花的时间并不少。”小陈说,“这些价钱在3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房子我看了不少,附近基本没名校、没地铁、没大医院,既然‘三无’,我为什么要花和一手房同样的价钱来买?”
卖
房子旧了,维修是件麻烦事
“房子旧了,就像人老了,全身都是病。”刚刚退休的方姨,最近卖掉了海珠区的老房子。
“这房子真是一套老房子,上世纪70年代建成,如今已经40‘高龄’了。总体来说,除了不靠近地铁站、不是名校学区房以外,其他一切都好。”方姨两夫妇上世纪80年代分到了这套房子,已经住了30年,和房子有感情,和曾经在一个单位工作过的邻居更有感情。
然而,最近5年,这套房子状况丛生:水管爆过3次,厕所渗漏过两次,外墙发霉起鼓,上个月连厨房也“闹事”了——楼上的邻居通下水道,不小心钻穿了藏身于天花板处的横管,污水溅了正在做饭的方姨一身。“我们年纪也大了,长期修房子,实在没有这个精力,当然,我们卖了旧房子,不是搬离这个社区,而是在附近重新买了一套面积差不多的十多年楼龄的房子,这样邻居们还能不时地联系。”
不卖
说不定一夜之间成了学区房
何先生住的是荔湾区一套30多年楼龄的老房子,当时买的是二手房,如今算来,已经在这里住了10年,他的女儿也在这里读完了小学。
这套房子所在的地段小学没什么名气,何先生却觉得还好。“怎么说这所学校也已经办了40多年,老师队伍比较稳定,未必就比外围那些新办的名校差,假若和有些新建社区所在地段的村办学校比,应该更有优势吧。”
老城区教育资源集团化的策略,更让何先生找到了坚守的理由。“我这房子所属的地段学校与同区一所传统名校的距离不算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划归到名校旗下,这样就成学区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