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中的读帖方法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每拿起一本字帖就要认真读帖,而不是立即拿着毛笔进行书写。通过读帖,我们从中了解古人的书法风格、用笔方法、结构特点以及章法安排等,知道了这些原理以后,等到临摹书写的时候,就会做到胸中有数。那么书法中究竟如何来读帖呢?
所谓读帖,就是像学生读课文一样,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详细阅读,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且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书法中的读帖虽然与学生阅读文章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思路却是相通的,具体阅读的内容如下:
1. 书写背景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经典名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一代代书法家及人们的认可后,有的是官方保存,也有的是民间收藏,最后得以流传保存。那么,在当时,书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是谁来书写,又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书写?这些书家在当时所处的朝代又是怎样的一个风气?这些都是书法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也是了解书法深层次内涵的需要。例如汉代是隶书书法的盛世时期,加上汉代有非常丰富的书法资源,"一碑一貌",并且每个碑书的用笔、结体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从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处时代特征,了解书家的个人状况和个人书风,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一个背景环境。
2. 字体风格
中国书法虽然分为篆隶楷草行诸体,但从每一个书体上又有很多种风格的区别,这是因为书写者的认知、气质、学养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表现出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加上历史时代的原因,都会影响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格。魏晋时期,士人风流,他们追求一种潇洒自然的状态,表现在书法风格上也就在了一种流畅唯美的风格特征,宋人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书家,他们崇尚"萧散简远"的意态形式,并用修养、学识充斥于文字书法中,因此,他们从书法中寻找着一种"意"的表现方式,而明清时期,书法虽然出现了多极分化的道路,但每一个书家都有自己的鲜明的书法风格,例如王铎在米芾的基础上,极大地用笔墨语言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疯狂"的宣泄式的书写风格,恰恰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伊秉绶学识渊博、为人忠厚,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他的隶书作品气势磅礴,恢宏大气,用笔点画到位精致,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精神。这些都是一个人在书法方面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作为学习者应当认真体会和揣摩。
3. 点画特点
书法中的汉字都是由点画所组成,学习书法者在临摹阶段也都要从点画学习,由于书风不一,每种字帖中的点画也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是用圆笔书写,例如小篆,特别是秦李李斯的小篆,基本都是"玉箸"的形式,有的是用方笔构成,很多魏碑书法就是这样的特点,也有的是方圆兼备,例如隶书《张迁碑》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点画与点画之间,我们读帖时也要仔细观察分析,看它们是如何实现连接搭接关系的,它们之间的避让、穿插是什么样的形态,在字与字之间也有一些矛盾关系,需要认真体会之。只要在读帖中本着一个踏实的态度,加上体悟,一定会找到字帖中的点画关系及表现方式的。
4. 结构特点
对于汉字的结构我们并不陌生,但作为书法中的结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总体来讲,由于字体的不一,决定了书法结构的不同。甲骨文与大篆没有固定的外形特点,这方面可以说是古人所创造的一种天然之工,隶书却在总体上表现为匾势,展示了汉代人的思想气象,开阔放纵,自然天成,草书虽然笔画连带,但都有它自己的书写规则和法度,不能说草书太草就缺乏规则,读帖时,要从草书中体会草书的草法、使转、连带等关系,以及用笔上的轻重、提按等,这些都是组成结构的重点,需要用心体会揣摩。
在体会结构时,应当注意笔画的搭接,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纠正书写中的随意性,有的初学者在临摹时,往往看一眼字帖上的字,提笔就书,结果写出来后总是觉得别扭,这是因为不得其法的问题,也是读帖不深入的问题。如何深入读帖?最关键的一个办法就是要看点画的搭接关系,例如横与竖画交叉时,要看字帖上的交叉点在什么位置,是偏左、偏右还是居中?这样,再与其它笔画进行统一对照分析,就不会使汉字的结构比例失调了。
5. 用笔方法
读帖中一个最主要的方法要看字帖中古人书写时的用笔方法问题,"用笔千古不易",但并不是每一个字体、每一个字帖上的用笔都是完全一样的,这里的用笔指的是古人书写时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关系,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在书写时就会很轻松。例如我们在临摹隶书作品时,用笔方法就要看起笔是否为逆锋起笔,行笔过程中所产生的金石气息,这些都是在读帖中需要完成的。行草书中,除了用笔以外,还更要考虑字"势",也就是笔势问题,笔势是行草书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它是字与字、字与行、行与行之间连动的一种气势,如果缺乏这个笔势,作品就会显得死板、无气象。笔势的观察要从上下笔之间、上下字之间进行统一分析确认,以达到整体气势的获得。
是临摹前最关键的一个学习环节,扎实的读帖并不会耽误学习书法,反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读帖时,就要像阅读课文一样,既有联想的场景再现,也要有体悟和举一反三的灵感,读帖让我们找到古人的书写状态,也会找到一种"对话",从而为下一步的临摹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