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贤 绘
《黄帝内经》吸收了先秦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将其用来分析、论证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规律,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之一。
“阴阳”来自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先秦哲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皆可分为阴阳,自然现象的变化是阴阳此消彼长的结果。古代医家将其延伸至医学领域,与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结合。
“阴阳”之后,人们在实践中继续总结了构成物质世界的五类物质及运动规律,即“五行”,而后世界被直接或间接归到这五大行类,并用五行生、克、乘、侮来分析、推衍其间的关系与运动。木、火、土、金、水可对应黄河流域一年中五个时段气候、物候的抽象概括,分别代表春温而生,夏热而长,长夏湿而化,秋燥而收,冬寒而藏的特征,也可对应人体五脏,人体和环境在此被构建为一个互相呼应、互相影响的整体。
小百科
五行生克乘侮:生,资生、助长;克,克制、制约;乘,克制太过;侮,反向克制。
五行与世界的对应:木,对应东方、春季、青色、肝、目、酸味;火,对应南方、夏季、红色、心、舌、苦味;土,对应中央、长夏、黄色、脾、口、甘味;金,对应西方、秋季、白色、肺、鼻、辛味;水,对应北方、冬季、黑色、肾、耳、咸味。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