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汉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汉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文化信仰】 汉民族传统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 文化的社会基础中对道家、佛家诸说多有崇敬!然而遗 憾的是,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功利主义 思想逐渐占据主流形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却逐渐 式微,民众有许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建筑形式】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 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 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汉族音乐】 汉族是有音乐传统的民族,汉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创造。秦以前,汉族先民已创造了乐 器和乐曲,发明了乐律。汉唐盛世,汉族音乐以歌舞 音乐见长;宋元以后,则以戏曲音乐为主。当今世界 公认的音乐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汉族称三分损益律)、 纯律及平均律,汉族皆独立发明,其成果如车条之辐 辏,汇入世界音乐理论之轴心。 【饮食习惯】 汉族主食以稻米、小麦为主,辅以蔬菜、肉食和 豆制品,茶和酒是汉族的传统饮料。稻米的吃法以米 饭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汤圆、粽子、年糕等 的食品;小麦则有馒头、面条、花卷、包子、饺子、馄饨、油条、春卷、炸糕、煎饼等吃法。

汉族讲究并 善于烹任,不同地区的汉族以炒、烧、煎、煮、蒸、 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汉族 八大菜系。土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 邮票上的土族 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 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 手帕、 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 尺高裤筒,下沿 黑色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饮食习惯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 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 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请客 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建筑 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各家都有庭院,院内有牲畜圈棚,院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房子为平顶, 上面可储放粮草。房子多为三间一组,中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土族的房屋建筑卧 室为炕的暖炕,连着锅灶。住室的栋梁和门窗上大多雕刻着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 花纹图案,鲜艳美观。 礼仪 土族人民有重礼仪的传统。尤其注重尊敬长者,如路遇相识的老人,要下马问候。土族人热情好 客,忠实守信。客人来时;主人常说:“客来了,福来了!”客人在铺有大红羊毛毡的炕上,先敬一杯 加青盐的浓茯茶,再端上西瓜般大小的“孔锅馍”。若是贵宾,桌上加摆一个插着酥油花的炒面盆,端 上大盘手抓肉块,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壶上系一撮白羊毛。喝酒时,主人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 “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蘸三滴,对空弹三下即可免喝。 丧葬 丧葬,一般行火葬,部分地区行 土葬。土族人禁忌众多,主要有,忌 圈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牲畜的生长;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 不能问客人“吃饭没有”或“吃不吃饭” 等话;在客人面前吵、打孩子是最大 失礼,会被认为是下逐客令;进土族 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待有人 应后,才能入院内;年轻妇女的卧室 不得随意进入,不能同未婚姑娘开玩 笑;忌客人数他们的羊只;在佛堂、 大殿内忌吸烟、吐痰、乱翻乱摸和大 声喧哗;忌从僧侣的跪垫和其他物品上跨过;忌对酥油灯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里转经轮时,必须从 左向右,不可逆转;寺院附近禁止打猎和随地大小便还有高声喧哗。

回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饮食习俗 回民饮食禁忌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杀而死的动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动物血液,宰杀动 物要放尽血。禁食猪肉,农户亦不养猪。禁食凶禽猛兽,禁食无鳍水产品等。牛、羊、鸡、鹅、鸭、 鸽以及鱼、虾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经阿訇宰杀的动物,所食畜禽要请阿訇宰杀。阿訇口 念“太思米”下刀,放尽血。这些禁忌根据主要出自 《古兰经》:“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 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 的、触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古兰经》还说: “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 物),毫无罪过。因为真主确是至善的,确是至慈 卫生习俗回民非常讲究清洁卫生,这是伊 斯兰文化所倡导的。回民禁食自死动物、凶禽猛兽、 动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卫生上的原因。 回民十分注意个人卫生,同时,为使空气洁净清香, 家家都有香炉,常燃芭兰香。穆斯林在礼拜前要行净礼,包括沐浴、净衣、洁处等,主要指净身。清 真寺耳房内挂有净礼图,让青少年穆斯林学习净礼的程序。寺内设有水房,供穆斯林礼拜前沐浴。净 礼分大净和小净,既是礼拜前的沐浴仪式,同时也是指一种身体洁净状况。

小净指用水洗身体的部分, 大净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洁身的形式达到清除邪念疑虑,进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婚姻习俗 历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汉男,回男不娶汉女”的现象,如今回汉团结进步,回汉通婚已不鲜见。但 原则上要求双方信仰一致,婚前汉人要敬(真)主信(伊斯兰)教,由阿訇起经名(回名),生活习 惯随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兰的特色,如婚前一 日要请阿訇讲经、炸油香待客。正日迎亲不请乐班吹打。 婚礼由阿訇主持,并由阿訇作证婚人。在阿訇主持下, 男女双方交换“口唤”,即用阿文写的结婚证书,随之由 阿訇领一对新人读“伊扎布”即证婚词。婚宴丰盛,但不 以烟酒待客。 丧葬习俗 回族提倡厚养薄葬,对老人生前孝敬厚养,归真后 一律简易土葬。同时还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过三 天。出殡之日,首先为亡人沐浴净身,裹以白布,然后 将其移至经盒内,在阿訇的主持下众亲友为亡人作殡礼, 再送遗体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张节俭办丧事,不用 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无富贵贫贱之分。也不为死者 设灵堂,不挂遗像,不烧钱化纸,唯在屋内昼夜点燃芭 藏族的习俗和饮食习惯丧葬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六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 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 14 万两 黄金。

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 成胎儿在母体中的形态悬挂于树干上。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目前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外界人不知“天葬” 是怎么回事,觉得很神秘。其实,每个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风俗,嫁娶婚丧,各自都有独特性。这其实 是企图利用行政手段干涉民族风俗习惯的拙劣做法,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 着很大作用,已经形成的观念是无法随着一纸公文得以改变的,更何况这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尤 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天葬寄托一种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 藏族通行天葬(即鸟葬),僧人圆寂和某些在林区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获季节忌行火葬。 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妇女分娩要离开居室或到他处。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 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 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 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藏族者为 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 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 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 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 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 地区也不吃鱼肉。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 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 至第四口时,必须一饮而尽。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 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 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 用手触摸头顶。 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 地域,有着 不藏族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 妇女冬穿长 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 的衬衣,腰 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 “哈达”,把 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 一般宽约二 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 每有喜庆之 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 都要献哈达 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 等地,服饰 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