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误读
在中国人姓氏的用字中,有一些字很容易被误读,主要原因是同一个汉字存在着多音现象。比如,“角”是个常见的汉字,它就有两个常用的读音,一是读“jiǎo”,凤毛麟角、天涯海角、直角锐角等都用这个音;另一是读“jué”,角色、角斗、宫商角徵羽等都用这个音。它用来作姓氏时,正确的读音应该是“jué”,而人们却往往误读成“jiǎo”。所以,对待姓氏为多音字时,应该注意它的准确读音,以免因误读而贻笑大方。这类常见的姓氏如:
共(gōng) 兴(xīng) 冠(guàn) 阿(ē)
区(ōu) 菌(jùn) 少(shào) 尉(wèi)
蔚(yù) 应(yīng) 阙(quē) 要(yāo)
啜(chuài) 鲜(xiān) 监(jiān) 斗(dòu)
观(guàn) 过(guō) 种(zhǒng) 解(xiè)
裨(pí) 颉(jié) 訾(zī) 驺(zōu)
还(huán)
有一些姓氏用字虽然也是多音字,但它用作姓氏时的读音是唯一的,即除了姓氏读此音外,不含其他意义。这类姓氏用字如:
繁(pó) 俱(jū) 那(nā) 肖(xiāo)
员(yùn) 呙(guō) 查(zhā) 秘(bì)
覃(qín) 炅(guì) 盖(gě) 缪(miào)
褚(chǔ) 祭(zhài) 炔(guì)
还有些姓氏用字具有两种不同的读音,无所谓正确与错误,究竟读何种音只能询问使用该姓氏的人,比如:
勾(gōu又 gòu) 隗(kuí又 wěi) 郇(xún又huán)
台(tái又yí) 翟(zhái又dí)
复姓用字中有几个读音很特殊,不能随心所欲地乱读,如:
令狐(línghú) 澹台(tāntái) 万俟(mòqí)
有些姓氏用字原本有正确的读音,但是由于周围人不断地误读,使得姓氏之主最终也不得不接受错误的读音,于是,误读也就变成了正读,最典型的例子是“哈”姓。“哈”姓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回族十三姓”中有一个就是“哈”姓,蒙族中也有一些人为“哈”姓。此姓原本读音为“hǎ”,但是传媒都反复地读“hā”,以致不少“哈”姓者也接受了这种误读。类似的例子还有下述几个姓氏:
撒(sǎ) 纪(jǐ) 燕(yān) 曲(qū) 於(yū)
电视台主持人自说姓“撒sà”(有些此姓人还读作“sā”、“ shà”) ,荧幕上都叫“纪(jì)晓岚”,水浒传电视剧都喊浪子“燕(yàn)青”,姓“曲(qū)”的、姓“於(yū)”的,你叫他“老曲(qǔ)” 、“老於(yú)”,他也欣然接受——这就是约定俗成。
在长期的发展中,许多姓氏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我们的日常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譬如下面十个姓氏的读音,就非常容易读错,不可不慎:
1, 句:作姓氏时读gōu;
2, 黑:作姓氏时读hè;
3, 区:作姓氏时读ōu;
4, 朴:作姓氏时读piáo;
5,仇:作姓氏时读qiú;
6姓长孙, 查:作姓氏时读zhā;
7, 繁:作姓氏时读pó;
8, 员:作姓氏时读yùn;
9, 蕃:作姓氏时读pí;
10, 尉迟:作姓氏时读yùchí
令狐 línɡhú,“令”不读lìnɡ。“令狐”原是地名,令狐氏的祖先战国初年封于令狐,后代因以为姓。今山西地名“令狐”也读línɡhú。唐朝初年有一位著名学者叫令狐德棻。
甪里 lùlǐ,“甪”不读yònɡ。古书也作“角里”,汉高祖时,张良曾请来商山四皓辅佐惠帝姓长孙,其中之一就有“甪里先生”(“甪里”为地名),后世以地名为姓。
万俟 mòqí,“万俟”的“万”与繁体字“萬”毫不相干,不读wàn。“万俟”原是北魏拓跋氏的一支部族的族号,后世以部族号为姓。万俟氏中最有名的是北宋的词人万俟咏和南宋初年曾陷害岳飞的奸臣万俟禼(xiè)。
澹台 tántái,“澹”不读dàn。“澹台”应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孔子有一位学生叫澹台灭明。
尉迟 yùchí,“尉”不读wèi。“尉迟”也是北魏时北方少数民族一支部族的族号,后世以部族号为姓。尉迟氏中最著名的人物是辅佐唐太宗扫平天下的开国功臣尉迟恭(敬德)。
长孙 zhǎnɡsūn,“长”不读chánɡ。“长孙”原出自北魏拓跋氏,魏文帝以拓跋氏功劳居各部族之上,赐姓拓跋氏为长孙氏。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大舅子长孙无忌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
主父 zhǔfǔ,“父”不读fù。“父”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战国时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其后代因以为姓。汉武帝时有一位有名的大臣叫主父偃(成语“倒行逆施”就出自主父偃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