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自Kelly老师,未取得其本人同意谢绝转载
《序卦传》对师卦的解读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简单解释就是争讼如果不能平息,众人就会根据自身的立场选择聚集在一起以征服对方。所以争讼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就会产生冲突和战争,而师有聚众的意思。《杂卦传》说《比》乐《师》忧。比卦上下亲和,彼此亲密,所以说比乐。师卦兴兵作战,生死一线,所以说师忧。
以卦象来看,师卦上坤,下坎,中互卦坤、震。坤多所以为众,震动所以为起。所以《序卦传》说讼必有众起。此外坎、坤都有众人的取象,所以说师者众也。
地水师六爻全变产生的卦象为天火同人。
〖卦辞原文〗:贞。丈人吉,无咎。
贞,前面介绍过可以取坎像,也可以取离象。贞这个字从字形上看上面一个卜字,卜可以取象为坎,下面是一个贝字,贝可以取艮、或离像,艮为家,为自,离为火,为居,所以从形象上看有室外冰天雪地,人在家中烤火取暖以躲避寒冷的取象。所以这里取坎为贞,丈人即老人,【丈,十尺也。从又持十。《说文》】。本卦上坤取十,变乾为人,变卦互巽为女,上乾为老,下离为正,为孚。所以说丈人吉。同人,上乾为有,下离为孚,本卦上坤为无,下坎为灾。所以说卦象断吉。咎,过度之象。坎变离,暗变明,所以无咎。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上坤下坎,坤为地,坎为水所以说地中有水,师。坎为穴,坤为多,为民,所以说容民。震为生,为施,坤为田,下坎为玄。为畜字。坤为众,所以说君子以容民畜众。【畜,田畜也。《说文》】
拆分来看,坤为包,变乾为寡,有少变多之象。震为生,巽为入,利生之象。坎为食,坤为口,有喂食之象。所以有以明退暗,以君御众,以利施生之象。也可以作为容民畜众的一个解读。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従之,吉又何咎矣。
坤、坎皆有众人之象,所以说师众也。坎变离,离为正,所以说贞,正也。坎为智,震为以,上坤为众,下坎为错。三五成像坎变离,坎错,离正,所以说能以众正。离为王,所以说可以王矣。九二阳爻居中,上应六五,所以说刚中而应。震为行,坎为险,上坤为顺,所以说行险而顺。坎为毒,坤为天下,所以说以此毒天下。坤为民,为顺,为臣,所以说而民从之,吉又何咎也。
此外师卦有征战之象,同人,有相亲之象。所以以此来看有解决人与人的分歧,求同存异的含义。此外就易经中君子和小人的对比,笔者的理解为君对应的乾,子对应着坎,也就是有智慧的统治者为君子。而小取兑像,人取坤像,坤为迷,为物,所以可以解读为被物欲蒙上双眼的人。有句话叫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取兑像,有使人喜悦和满足的含义。利取巽像,兑伏艮为取,巽伏震为施。对小人施以恩惠,使其得生就是君子之所为了。
师卦初爻变形成的卦象为师之临。
师卦初六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
坤为众,震为出,【律,律,均布也。《说文》】坎为平,为法。坎变兑,兑为言,坎为法,言法为律,所以说师出以律。本卦上坤为众,互坤为静,互震为动,下坎为失。变卦上坤为众,互坤为迷,互震为动,下兑为言。兑为反巽,巽为命,有众人违命令的取象,所以说否藏凶。
用三五成像来看,水泽节,为非言之象,为言律之象。震为雷,为怒出之象,坤为地,为众亡之象,无众之象。卦是可以拆分为多像共观的,而如果能找到某个含义是多个卦象的共性,那这部分就是相对正确的结论。这也是笔者用来解决视角不足的一个办法。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本卦上互为坤,下互为震。所以有众出之象,因而说师出。坤为无,坎为众,无众之象。变卦上互为坤,下互为震,上坤为无,下兑为言。兑为反巽,巽为命,无命则凶,有众死,众亡之灾。所以说失律凶也。
按一爻和五爻卦来看,本卦初爻无,上见地雷复,不返之象。上爻无,下见地水师,无师之象。变卦初爻有,上见地雷复,众出之象,上爻无,下见地泽类,无众折,即众返之象。
按辟阖观象,本卦震分坤,出众之象,言众之象。坤分坎,无险之象。震分震,多动之象,多言之象。坤分兑,众折之象。众死之象。观象得到的启发在于统帅发布命令的时候,众人应静默遵守,不然军纪不正,无法兴师用兵。
师卦二爻变产生的卦象为师之坤。
师卦九二爻辞〖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坤卦有柔顺,包容之意。三五成像水地比,师忧,比乐。九二一阳爻得众柔爻相合,一君万民之象,所以说在师中吉。坤为无,坎为过,为咎。坎变坤,无过之象,所以说无咎。坎伏离,离为王,离数三。坤伏乾,乾为君,震为施,君施为赐,所以为锡。震伏巽为命。所以讲王三锡命。这里解经都用的伏像。坤为臣,伏乾为君,坎为众,伏离为王,为三,震为锡,伏巽为命。本像和伏像对应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问题古人什么时候用本像,什么时候用伏像,目前笔者尚未梳理清楚这部分内在的关联和逻辑,还望易友能就此不吝赐教。
或者说,直接解读,坤为无,坎为险。无坎,则是有离。无坤,则是有乾。因而产生的是天火同人之象。天为王,离为三。所以说王三,坤为忧,为锡,坎为命。所以说王三锡命。当然,此部分存疑,尚待来者指点。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本卦九二一阳入群阴,所以说承天宠也。宠,室下一龙。正是阴阳相接,地雷复之象。本卦上坤为不,下坎为心,正是怀字。变卦坤为万,坤为邦。所以说怀万邦也。
师卦三爻变产生的卦象为师之升。
师卦九三爻辞〖师或舆尸,凶。〗
升卦有升天之意。三五成像水风井,坎为众,为师,巽为不果,所以为或。坤为舆,坤为尸。所以说师或舆尸。雷泽归妹,震为出,坤为众,震为生,兑为折毁,出兵而折毁。震为生,坤为死丧,所以有出兵丧师的象,因而断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坤为大,坤为无,震为行,为艮反,艮为果,为功,所以说大无功也。坎为墓,巽为命,入墓之象。震为生,兑为折损,折生之象,所以说大无功也。艮为功,是因为艮外坚内柔,有果实的取象,所以取艮为功。当然如果以字像来解析,工取巽像,力取震象。地风升,上爻为无,上互为震,下巽为工。正好是无功之象。
本卦震分坤,出众之象。坤分坎,众死之象。变卦震分坎,入墓之象,兑分坤,折多之象。所以取象大凶。
如果按一爻和五爻像来看,本卦初爻无,上见地雷复,有众往之象。上爻为无,下见地水师,无众之象。变卦初爻为无,上见地泽临。无众悦之象。上爻为无,下见雷风恒。无生入之象。此外,地水师错天火同人,天火同人综火天大有。地风升,有升天之象。也有众陨之象。这部分可以结合着进行观察和分析。
师卦四爻变产生的卦象为师之解。
师卦六四爻辞〖师左次,无咎。〗
解卦上震为出,下坎为险,出险之象,出险所以无咎。三五成像地水师,坤为无,坎为忧,无忧之象。坤变震,震为左,兑为右,坎为次,所以说师左次。当然也可以取震为东,坤为西南。自西南而东,所以说师左次。次字,坎像。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未,初生之木,震象。坎为失,坤为常,坎失,坤常,震未,坎失。所以说未失常也。此外以四爻象坎,本卦地雷复,变卦水火既济。地雷复,坤为师,震为出,所以为出师之象。坎为险,离为离,离险之象。三五成像地水师,无忧之象。因而说未失常也。
按辟阖取象,本卦坤分坎,无险之象,震分坎,无险之象。变卦坎分坎,非陷之象。离分坤。见众之象。
按四爻互成像,本卦雷水解,出险之象;地雷复,众出之象。坤为地,众迷之象。变卦雷水解,出险之象,水火既济,安定之象。火水未济,未完成之象。
师卦五爻变形成的卦象为师之坎。
师卦六五爻辞〖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坎卦有陷阱和灾祸的含义。本卦上坤为田,变坎中实为有,坤为多,变艮为鸟。所以说田有禽。禽,震象,艮为反震,所以也可以取禽。坤为众,变艮为执,二至五爻大离为口,上震下艮,有言语相对之象,所以说利执言。本卦下卦为坎,上卦为坤,为众,为迷。卦象中三坎一坤,坤迷而坎智,所以有取人智以为己用之象。坎为过,坤为无,无过所以说无咎。
本卦互震为长子,上坤为众,众出之象,所以说长子帅师。变卦上坎为次子,下坎为尸体,上互为艮,为手,为尸,下互为震,为用,为车,有把尸体搬上车的取象,所以说次子舆尸。坎为贞,坤为死丧,所以说贞凶。此外艮震为颐像,艮为止,震为生,坤为舆,坎为尸也可以解释。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本卦互坎为中,互震为行,所以说以中行也。【使:令也。《说文》】变卦互坎为暗,艮为不,震为用,所以说使不当也。
师卦六爻变产生的卦象为师之蒙。
师卦上六爻辞〖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山水蒙为不明的含义。卦象从上往下读,艮为止,坎为险。坎为非,坤为臣。非臣则为君。所以有止险,有君之象,变卦上艮为不,下震为行。不震则巽,巽为命,所以说大君有命。震为开,坤为国。艮为仆,所以为承,坎为家。所以说开国承家。坤为迷,坎为私,为人。所以说小人。艮为手,震为用,坎为错。所以说小人勿用。
以三五取象,从变卦往本卦解读,为非坎,止迷之象。山水蒙有启蒙的含义。小人多欲则迷,君子止欲则守,所以只有君子方可实现开国承家之重任。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本卦地水师错天火同人,乾为大,离为正。变卦艮为功,坎为险,止险则有功。所以说以正功也。坤为乱,艮为邦。所以说必乱邦也。
当然以一爻和五爻解读也可以。上爻为无, 下见地水师,无师则有同人。上乾下离。乾君离正。初爻为无,上见地雷复。无复则有姤。上乾下巽。乾有,巽命。所以说大君有命。
变卦初爻为无,上见颐。无颐则有大过。兑欲,巽利。则为小人之象。上爻为有,下见地水师,有众丧之象。所以说小人勿用。在整个解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周易爻辞的解析每一爻并非是一个特定的逻辑在起作用。或者基于变卦到本卦的转变,或者取自中四爻,或者取一爻和五爻像。或者从上往下解读,或者从下往上解读,似乎没有定法。这也是笔者在学习周易尚氏学以及焦氏易林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困惑的一个地方,可能只好有待他人去发掘了。当然也不排除这就是所谓陈傳提出的学易当求活法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