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杭州一家企业冒雪燃放“开放炮” 罗雅迪 摄
正月初十二一商铺正在燃放“开门炮” 罗雅迪 摄
中新网杭州2月21日电(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罗雅迪)从正月初七开始,每天都有商家开业,大大小小的“开门炮”也交错响起,并已持续六天。尽管“开门炮”是中国的千年民俗,然而民俗专家、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童芍素对商家燃放“开门炮”却持不赞成意见。
2月21日,正月初十二,一些还未营业的商家为了赶在十五之前,都选择了这个被认为是吉利的双号日子做为新年营业第一天。一大早,记者就听到忽远忽近、或密或疏的“开门炮”声,陆续响了一个上午。
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的普通下降让加强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们的强烈诉求。由于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不少市民都开始自觉减少放炮甚至呼吁禁放。
杭州德胜小区的工作人员陈师傅告诉记者,今年居民们仅在年三十晚上放了半个小时左右,之后没有发现有放炮行为。而其它多家居民小区的物业人员也向记者表示,今年放炮量连去年的一半也没到。
但是,在杭州一家写字楼工作的保安李师傅告诉记者,虽然许多家庭已经开始对燃放烟花爆竹有所节制,但往年放“开门炮”的企业今年还依旧在放。而前两天,就在杭州下暴雪期间,记者也亲眼目睹到了一家企业上演风雪无阻燃放“开门炮”的一幕。
记者发现,虽然社会上对禁止燃放爆竹的呼吁声日益高涨,但并非所有市民都认同。上述冒雪燃放“开门炮”的工作人员就告诉记者,他们也是为了瑞雪兆丰年,图个吉利。每年都有燃放,并没有考虑到污染。
在杭州一酒店上班的客服经理宁力也告诉记者,尽管他们酒店过年不放假,但过了年也要选个好日子燃放“开门炮”喜庆一下。“不能禁止放鞭炮,否则这个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就没有了,应该把防止环境污染的力度放在工业上或汽车上等等。”
但是,民俗专家、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童芍素对商家燃放“开门炮”却持不赞成意见。
“习俗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一直以来都是流变的。就像放鞭炮起初是用于驱魔避邪,而现在则是迎新年,听响声图热闹。”童芍素说,如果一个习俗不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表现方式不合理,它同样不能长久。
她认为,满足人们合理的心理诉求、符合人们变化的生活习惯是民俗的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家都在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燃放“开门炮”与之相违背。
“可以用更加节约更加减少污染的方法来替代‘开门炮’的形式,比如利用锣鼓、气球来弄出响声,以满足老百姓的期盼吉祥的心理诉求。”童芍素表示。此外,她还提议科技人员应关注社会需求,加大对鞭炮化学成份以及安全性的研究力度。
据了解,今年是杭州市政府自1998年杭城烟花开禁以来,首次明确倡导“过年不放或少放烟花”。因此,杭州市区烟花爆竹零售商名额比去年少了60多个,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监管中心统计数据也显示,除夕晚上、年初一清晨清除烟花爆竹垃圾145吨,较去年减少60吨;大年初七清扫68吨,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