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此时,全国各地大多入秋,天气凉爽。如调护不当,容易引起人体阳气不收,出现失眠、上火。早晚寒凉,容易引发胃肠不适。秋风萧瑟,情绪易悲忧。
因此,秋分养生,应注意调和阴阳,防凉燥。
秋分物候
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秋分,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九月二十二日前后交节,十月七日前后结束。此日正好将秋季九十天等分,故曰“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和夜晚时间相等。从这天开始,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白天逐渐缩短,夜晚逐渐延长。
古时有“春祭日,秋季月”的习俗,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大约唐宋时期改为在农历八月十五祭月,演变为“中秋节”。祭月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民间在秋分还有“送秋牛图”“吃秋菜”“秋分竖蛋”的习俗。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日平均气温降至22 ℃以下,进入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此时秋高气爽。秋分后太阳直射位置移至南半球,我国所处的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加快。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续降雨是影响“秋收、秋耕、秋种”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需尽早抢收秋收作物,并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奠定丰产的基础。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
秋分初时,不再打雷了。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秋分阳气收而阴气盛,所以无雷声。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中期,蛰虫开始准备入冬的巢穴。
秋分三候,水始涸。
秋分的最后阶段,降水减少,天气干燥,河流中水量减少。
秋分与健康
自然界与人体
自然界的阴气出地面一半。自然界的阳气入地下一半。江流入秋,天气凉爽。
人体的元阴出脾土一半,上升入心。元阳从心下降,入脾土一半。
养生原则
宜调和阴阳,防凉燥。忌:秋愁、受寒、凉润。
此时,天气凉爽,气候干燥。自然界阴气阳气各半,宜调和阴阳,防凉燥。
秋分精神调摄:宜情绪乐观,总结规划
秋分时节凉风萧瑟,自然界一派萧条景象,人易触景生情而出现悲忧的情绪,故应保持乐观情绪,收神敛气,使内心安宁,应力争使自己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身心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秋分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大脑底部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增多,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欢,因此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外,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故要克服悲秋情绪,培养乐观情绪。
秋分调神方法
秋分时节,精神调养在于预防秋愁、秋悲,可以通过保持乐观心情、进行适当锻炼、调整膳食结构等方式来消秋愁。
要克服悲秋情绪,最主要的是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情,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可采取多看书,听舒缓的音乐,和朋友聚会聊天等形式。
运动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可以选择登高观景的运动方式,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都可以消散。此外,还可以慢跑、散步、游泳、洗冷水浴、打太极拳、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还可以配合“静功”,如一些气功心法。动静结合,动可强身,静可养身,从而达到心身康泰的功效。
秋分心理养生
秋分,当管理好“拐点”,实现华丽转身。
人在一生当中有“拐点”,人在一年当中也有“拐点”。一年四季当中,“秋分”就是一个“拐点”。如果我们一年中的上半年是向前,那么下半年从秋分开始我们就应该转身,把上半年做一个总结,重新规划下一步的工作,并做一些调整。
人生规划也是需要这个“拐点”。年轻的朋友们,可借用这个“秋分”的节气,给自己好好地做一个职业的规划,人生的规划。中年朋友也要在“秋分”做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图,毕竟时间和空间都会有变化,如果我们总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做事,不更新思想和理念,不善于改进和调整,错过了人生的“秋分”,再努力住往就不合时宜了。只有不断地规划、坚持、付出,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才能有更好的人生发展。
在“秋分”这个时候,我们都有必要对自己做一个总结性的规划,让自己走好这个“拐点”而“华丽转身”。
秋分诗词赏析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