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鼠年细数鼠文化: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

2020年是中国农历戊子鼠年。小小老鼠何以能在十二生肖中排位居首,它在民俗艺术中的一系列形象又有何寓意?且听民俗学家一一道来。

民间有‘鼠咬天开’的传说。天地之初,混沌未开,是老鼠把天地咬破,使气体流动,产生阴阳。老鼠因此成为开天辟地、生育万物的子神。子鼠是阴极的象征,出现在腊月至正月,正是除旧布新、送阴迎阳的时刻,具有祛灾纳吉的象征意义。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说:“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在中国的年节民俗艺术中,“鼠”是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形象随处可见。巧手的农妇们用剪纸剪出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宇宙遂成。

更常见的题材是“老鼠嫁女”,不管南方北方,一到春节,小老鼠们吹吹打打娶亲嫁女的剪纸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墙上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艺说:“老鼠的繁殖力很强,‘老鼠嫁女’题材的剪纸、年画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老百姓借此祈求多子多福。”

除了“老鼠嫁女”,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中还有“老鼠吃麦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等题材。麦穗、葡萄、南瓜皆为多籽,以此寓意人类繁衍不断,子孙满堂。

“以老鼠为题材的一系列民俗艺术创作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幸福观。”农历二月二十是古老的填仓节,家家户户贴出“鼠满粮仓”“老鼠登烛台”“老鼠偷油”等剪纸,点亮泥塑的老鼠灯,祈求来年丰收、人财兴旺。

原生态的年节民俗鼠文化逐渐演变发展为祈求福、禄、寿、喜、财的吉祥文化。人们将老鼠与蝙蝠、佛手、寿桃、石榴、桂花、鲢鱼等吉祥物组合在一起,利用谐音和象征手法,创造了福鼠临门、灵鼠闹春、禄鼠高晋、寿鼠延年、财鼠兴旺、瑞鼠顶桂、鼠年有余、鼠回娘家等年俗鼠文化剪纸。而今更出现了鼠迎奥运等剪纸,反映出时代的新气象。

清代乾隆年间,当地一名知县听说纪晓岚才华敏捷,是个对句奇才,想亲自试之。一次恰好遇上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巡视至此县,他便出了个刁钻的上联刁难纪晓岚:"鼠无大小皆称老"。

这上联显然对纪晓岚有藐视之意,纪晓岚思虑片刻,环视四周,见有一鹦鹉,便从容对道:"鹦有雌雄都叫哥。"很好的回应了知县,该知县对纪晓岚的才华暗暗称奇,此联也成为千古绝唱。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鼠经历了图腾神崇拜、精灵神崇拜、生殖神崇拜、吉祥神崇拜等发展过程。在中国年节民俗艺术(剪纸、年画、面塑等)中,鼠文化是个常见的主题。尤其在民间剪纸中,表现老鼠的形象随处可见:鼠咬天开、老鼠育子、老鼠娶亲、老鼠联姻、老鼠登烛台、老鼠偷油吃、老鼠吃麦穗、老鼠吃葡萄、老鼠吃南瓜等,人们以鼠寓意早生子、多生子,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繁衍不断;以鼠除旧布新,送阴迎阳;以鼠寄情寄愿;以鼠祛灾纳吉,祈福纳祥!

鼠年生人性格开朗乐观,环境适应能力强,不斤斤计较,随遇而安,心情畅快,易获他人好感,易得乐施。鼠年生人能力强、进取心强、执着、不畏困难、所以做事易成功、吉祥幸运。鼠年生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预知力、前瞻力;相书上说鼠类和人类最有缘分。

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禁止舂米、磨面,大人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捣乱。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不捏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元宵节时摆上供桌,并点上灯烧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本年丰收。农历正月第一个子日,朝鲜族在这一天要进行熏鼠火民俗活动。农家的孩子们在田埂上撒下稻草并点燃,以达到烧除杂草并驱赶田鼠的目的。这一项民俗活动,有利于灭鼠、灭虫,草木灰还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属鼠,在这一天燃一把熏鼠火,其象征性使用权人们得到了心理上满足。

中国民间与鼠有关的节日,还有一些。如基诺族在农历十二月里的“打铁节”,贵州镇远县涌溪龙姓苗族在农历腊月初一的“吃老鼠粑粑”(也称“灭鼠节”),浙江台州一带汉族在农历正月十一日的“打老鼠眼”等。但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就不是鼠类风光的日子了--它们往往成为被追杀、驱赶、诅咒的倒霉蛋。朝鲜族在农历正月里也有在田间烧草驱赶田鼠的习俗。

鼠类遭此待遇,是因为它们危害农林草原、盗吃粮食、传播鼠疫等疾病。最讨厌的是到处乱咬。啮齿目动物的门齿终生不断生长,常常要借啮物磨短,人类的衣物、家具甚至建筑物都成了鼠类磨牙的对象。鼠害太甚,以至台湾首次发行鼠年邮票时,颇费踌躇:将老鼠印在邮票上,岂非“放鼠横行”?最后设计一松鼠图案充数。其实,松鼠只是样子可爱一点,就其习性而论也属林中害兽。当然,其皮可制裘,其尾可制笔,还算能“变害为宝”吧。

祝福大家:

“鼠”不尽的欢声笑语!

“鼠”不清的纯洁友谊!

“鼠”不完的感恩之心!

国画作者王银祥简介:

王银祥,号猫耳洞人;1966年生于山东聊城,现居北京;先后在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深造学习;师从欧阳中石、霍春阳、李东辉、马海方等书画名家;2019年6月在京举办“王银祥老北京民俗”国画艺术展;中央电视台、《美术报》和《中国书画报》等媒体曾报道其作品及艺术成就,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部门收藏;出版有《王银祥水墨画作品集》和《王银祥市井人物画集》。

王银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仰山书画院院长。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