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姬昌,《史记》中也有“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说法。“周易”二字,很有深意。东汉郑玄所著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在《系辞传》中写到,生生之谓易。其意思就是说,生生不息,体会生命之美,日新月异。而易即是道,恒常的道不变。可见,周易二字,就是想要将蕴含在世间万物中亘古不变的道讲给人们听。
《周易》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历来有“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的说法。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古代将《周易》的研究称为“易学”。上下五千年,《易经》在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话,留下了3000多部著作,蔚为壮观。自汉代以来,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时期有玄学等流派。因此,《周易》也同其他的“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区分开来。因为它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典籍。
此外,《周易》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区,秦始皇焚书时亦未毁伤它。由于它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