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盂兰盆节是,欢迎阅读。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在佛教中又称盂兰盆节。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器具可解救已逝去的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盂兰盆节来历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犍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犍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度。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僧众结夏安居结束的解夏日,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佛陀咐瞩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后来目犍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养十方三宝,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自此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民间无不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祖德。
盂兰盆会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因此,盂兰盆会实际是个“孝亲节”。
节日仪式
盂兰盆法会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后来除了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在民间的中元节习俗中,放河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
火供
火供: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给本尊。火供的对象有世间的护法神、多闻天王、赞巴拉等等。所有的供品,如五谷杂粮、油、金银等等,都分别象征贪、瞋、痴、嫉妒、傲慢及不同的业力,藉由燃烧供品,他们都欢喜接受。
供养的对象:向诸佛、菩萨、本尊供养以及对护法及高灵力的天神做供养称为上供;供养诸有情众生和诸鬼魂及饿鬼道,同时特别供养那些我们对他欠了恶业的债主称为布施。
意义
盂兰盆节、火供虽为佛教仪式,但均强调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佛家仁爱之心,和中国传统慎终追远的思想不谋而合。从相关记载及传说中,深切体会其双重含意: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