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财富上的差距,还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差距。
可以说甚至比财富等物质层面的差距更大。
我们时常关注饮食营养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但很少意识到我们的灵魂每天也需要接受灵性的滋养。一个是物质的滋养,一个是精神的滋养。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最近事务纷繁,好几天都没有静坐冥想了,感觉整个人都不舒服,心情复杂,浑浑噩噩,虽然身体健康,医学上的指标也正常,但内心却感到不安和茫然。
于是,在一个周末早晨,我抛开一切,静坐了30分钟。
仿佛春风拂面,一切顺畅而自在。
佛家说,这个自在,就是法喜充满。
《道德经》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则生于无。即,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该句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如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意味着,我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包括物质财富的"有",实际上取决于"无"的能量。
很多人经常将马云作为学习的榜样,激励自己成为像马云那样成功的人,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学习马云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例如例如马云的精神层面的认知、格局、智慧,甚至是修炼与积累的"无"方面努力。
功夫在诗外,正如白岩松谈到《道德经》中的无和有。
他说,我们常常强调杯子是瓷的、玻璃的、紫砂的等等,但老子指出,真正有用的并不是杯子的材质,而是围绕它的空间。房子虽然有门、有顶,但能被利用的是其内部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我们怎么生活?
"空"和"无"是包含着大智慧的。
他还提到了有用和无用的区分。
现在我们似乎只关注有用的事情,将无用的事情视为浪费时间。
久而久之,人人都成为了,精致的机会主义。短视频等等的新媒体出现,信息爆炸,碎片化,快餐文化出现。。。。
人心,逐渐浮躁,灵魂逐渐不安。
大家认为有用的事情就是能赚钱、能出名、能升官的事情,其他都被认为没有用。
古人的人生十大雅事,焚香、抚琴、对弈、品茗、酌酒、听雨、莳花、读书、候月、寻幽等被视为无用的事情,也很少有人会去做。
然而,白岩松提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往往源于看似无用的活动。他平常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听音乐、与朋友聊天、发呆,许多创意都是在喝茶发呆时涌现出来的。相反,在忙碌之时却很难有灵感。
给心灵留点时间进行滋养吧,因为营养不仅来自于一日三餐,也并非只来自于做有用的事情。
正因为无用之用,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无"决定了"有",而"有"则生于"无"。
无形的东西决定了有形的东西。
看似无价值的东西决定了有价值的东西。
这便是阴阳,也是易经所传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