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泉州最全过年习俗,看完才懂过年!

泉州热门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新年知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习俗

扫尘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习俗

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流传至今。

习俗

剪窗花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习俗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小朋友们又给自己熬夜找了一个好借口。

习俗

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

习俗

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跳火群、敬海神、上头香……这部3分钟的视频短片,就能一下看尽几十种闽南春节年俗。

▲敬天公

▲ 钉桃符、贴春联,置甘蔗

▲火把节巡游祈福。祈求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晋江永和山前村三四百年前便有了“火把节”的传统习俗。

▲蒸碗糕

▲提线木偶,敬神戏

▲抢头香

▲闽台东石灯俗

▲赛年猪

3分多钟的短片,从拍摄的2000多条素材中精挑200条制作完成,节奏明快,透出浓浓年味。

短片里不仅有春节的传统戏剧演出,如提线木偶、高甲戏等,有蒸碗糕、炊发粿等过年美食,还有赛大猪、火把节等各地年俗活动。

泉州人过年的风俗习惯

贴春联:过去,泉州人将贴春联当做一件大事,绝大部分家庭(服丧除外)都要买红纸拜托有文化知识的人代书。门联内容象征万象更新、五谷丰登、家庭幸福、发财致富、国泰民安等,红色象征喜气洋洋,兴旺发达,驱除邪气,平安顺遂。

炊年糕:年糕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供品和食品,泉州也不例外,由于盛产白米和蔗糖,年糕更被百姓看重。每个家庭一般以人口计算炊年糕的数量。炊年糕需要先发酵,炊出来才会又松又笑,象征发家致富,家庭甜蜜。还要在年糕上点红,表示红红火火,很有喜气。

炊粿:炊菜包、菜粿、九重粿、豆馅粿等。这些粿类食品作为年糕的搭配,成为过新年的供品和食品,让百姓新年过得欢快幸福。

年兜敬祖先:除夕各家各户都要备办各种菜蔬和美酒,摆在大厅祖先神位前的桌上奉敬,烧香点烛,再烧金纸,表示尊敬祖先,还含有感恩的意思。

团圆饭:孝敬祖先的菜蔬,也是团圆饭的主要食品。现在,很多家庭都用火锅。团圆饭的意义在于全家大团圆一起吃饭,畅谈全年一家人的喜事和成就,同时谈谈来年的各种设想和计划,还有好酒助兴,喜气洋洋,畅所欲言,充满温馨和幸福。

压岁钱:在吃团圆饭的过程中,长辈会利用这欢乐幸福的气氛,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红包),钱数的多少,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和长辈对下辈的关爱程度而定,不管钱数多少,总是代表着对晚辈的一种深深的爱。

守岁:吃了团圆饭之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继续谈天说地。民间有一种说法:守岁时间越长家庭越兴旺,寿命也越长。现在,大家一起看春节晚会,其乐无穷。

开正:除夕夜过了十二点,进入零时就是正月初一,老百姓可以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开始,故称为“开正”。天公生日原本是正月初九日,现在很多人都改移在“开正”之后举行,热闹、省事。

初一、初二禁忌:不扫地、不打水、不洗衣服、不讨钱、不骂人、不打孩子、不说不吉利的话、不下地种田,纯粹是休息玩乐。

接神:正月初四,各家各户要在门口摆香桌、摆上果子糕粿,点香烧金纸,迎接去年十二月廿三送上天的神明。这天经常会下小雨,让这些神更快到达地上。很多地方还利用当天晚上(有的地方是在年兜晚上)组织男青年“跳火群”,在各家各户的门口埕,堆上稻草、地瓜藤,约半人高,引火燃烧,青年人一个个从熊熊的火焰中跳过去,既驱除邪气,又锻炼身体,还培养了勇敢精神。

请女婿、女儿回娘家:正月十一、十二是请女婿和女儿回娘家的日子。现在改在正月初二日。

送灯:从唐代开始,泉州人在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如果女儿结婚还没有生孩子,娘家要备办红白莲花灯一对,仙女送孩儿纸屏一个,还有果子糕点送到婆家,预祝女儿早生贵子(红莲花灯表示生女孩,白莲花灯表示生男孩)。

泉州

“敬天公、贺正”泉州过新年风俗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禁忌

小编差不多已经完整了,来看看你们

1浮粿

材料:地瓜粉、海蛎、瘦肉、红萝卜、高丽菜等

形状:主要特点有六角

习俗:逢年过节自家制作,现在在泉港、惠安专炸浮果店很多。

2地瓜粉团(又叫“粉羹”、“粉猴”)

材料:地瓜粉、花生、巴浪鱼干、香菇、高丽菜

形状:团状

3卷煎

口味:甜点

形状:乒乓球形

4炒米粉

材料:冬粉、黑木耳、鸡蛋、瘦肉海蛎

形状:干炒型

5圆仔汤

材料:糯米、硬米、红粉

口味:甜汤

颜色:红、白

形状:小圆型、猫狗型、元宝型、按自己的想象捏出各式形状

习俗:冬至时自家吃和祭拜用

6面粉煎

材料:面粉、水

口味:甜点

形状:巴掌大

7蚵饼

主要材料:地瓜粉、海蛎、瘦肉、米等...

8九层糕(又称“九重粿”、“糯米糕”)

材料:木薯粉、粘米粉、椰浆、细砂糖、水、抹茶粉

口味:QQ的、细嫩甜爽

形状:菱形

九层糕是放在蒸笼里一层一层的蒸煮,一层熟了才能下另外一层,要不然会全部不熟,是很有难度的一种小吃。

9口酥

口酥是泉州市区、惠安、泉港、南安等地有名的小吃。在市区,它叫“炸锢”(闽南语发音:zhako);在惠安,它也叫油酥炸、油酥饼;在泉港,它又有好听的名字——口酥。

香脆可口的口酥呈月牙状,刚起锅时金黄诱人,咬下后酥脆的表皮混着香甜的花生馅,令人回味无穷。

10海蛎煎

材料:地瓜粉、海蛎、鸡蛋、香菇、高丽菜

形状:煎盘

11红团

材料:糯米粉及绿豆等

形状:团状

口味:甜食

习俗:它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食物

12猪蹄

材料:猪蹄

形状:块状

口味:咸香

习俗:猪脚不仅是人们答谢媒人的谢礼,也是宴请宾客必出的一道菜

小编已经尝试差不多了,你们呢

如果你被打动了,今年就来过一个泉州式的春节吧。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