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皇帝
1644年的大明王朝已呈现出一片末世景象,在灾荒与腐败的逼迫下,国内包括李自成在内的诸多起义军风起云涌,且李自成已逼近北京城下。东北则有数万精悍的八旗铁骑蠢蠢欲动,准备以破竹之势攻破山海关南下。4月25日,崇祯皇帝自杀,建国276年的大明帝国就此灭亡。17年后,一位年仅8岁的年幼皇帝康熙即位,但谁也无法预料到这位创建了“康乾盛世”的帝王,会在日后数次光临前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崇祯皇帝自杀在煤山上
一、明孝陵:前朝遗民的精神寄托
每一个政权交替的背后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跟随前朝而死或不向新政权投靠的忠心之人,他们往往被称为“前朝遗老”。这些人大多在新政权建立之后长时间处于一种心情苦闷之中,并产生对未来无望的悲凉之感。他们除了经常吟诗喝酒聚会以抒发内心愤懑之外,往往会寻求前朝“遗物”或“名胜古迹”以寄托心中对前朝的思念。明孝陵作为明代开国君王朱元璋的陵寝,自然也成为了明遗民寄托对前政权的心理认同和怀古的重要遗迹。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即是明遗民
如何处理明朝遗留下来的诸多“遗迹”?如何对待这一大批“遗民”?这些成了清政府建立之后的重要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暴力手段强行破坏“明孝陵”等遗迹,或屠杀遗民所产生的后果要更为严重,而将前朝的帝王以及诸多遗迹“再历史化”,使其变成诸多中国王朝中的一员,而不是遗民心里天天怀念的“故国”,这或许才是对统治更有效的做法。
早在顺治年间,清政府便开始采取诸多手段来破除前朝的“遗威”。首先要做的即是将明朝的开国帝王朱元璋的形象进行“普通化”处理,将其牌位与中国古代诸多王朝的诸位明君牌位放在一起进行祭祀。这在明朝是不可能的,本朝的开国帝王必须是要高于其他皇帝的,但清政府却将其放入诸多皇帝牌位之间,与其他人共享祭祀。其次便是将朱元璋陵寝进行更名,在明朝以“孝陵”命名并享有最为尊贵地位的朱元璋陵寝被清政府改名为“明太祖陵”,并将其列入四十个“历代皇帝陵墓”的名录之中。这明显的体现出清政府要向天下宣布,天命已经发生了“转移”,明朝已不再是天命所归的对象,明朝已经成为了历史诸多王朝中的一员,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情况。
南京的明孝陵
二、康熙与明孝陵
康熙一生有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曾经前往南京明孝陵进行拜访,这一在当时大臣看来都十分不寻常的举动,却蕴含着康熙帝的高深的政治智慧。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就决定前往明孝陵祭拜,在朱元璋陵前,康熙帝竟对其施以三跪九叩之大礼,而据记载,当时陪同康熙帝祭拜的诸多汉人大臣竟然当场痛哭流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在首次祭拜中,突出强调了历史的作用,要求诸位大臣要“以史为鉴”,以明代的兴亡史作为治理本朝的经验来源。通过强调明代的兴亡经验,康熙也成功的将满清入关带给汉人的伤痛转化为平常的王朝更替的治乱兴衰,明孝陵也成为警惕本朝大臣要廉洁奉公的重要“教育平台”。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在明孝陵跪拜
1689、1699年,康熙又两次拜祭明孝陵,其实在第三次出巡时,随行的大臣就已经认为皇帝不应当再去拜祭朱元璋了,他们认为拜访两次已经足够了,这一次派大臣前往即可。但康熙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洪武乃英武伟烈之君,非寻常帝王可比”,就这样康熙帝再次祭拜明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在拜祭过程中,因陵寝长年无人修葺而呈现出破败的样子,康熙立刻令当地大臣好好修缮并保护好陵寝,并钦赐“治隆唐宋”的匾额。这时已45岁的中年帝王的拜访已不再仅仅是告诫大臣学习前朝治亡经验,更多的是两位“雄主”之间的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之感。
康熙手书“治隆唐宋”
1705、1707年,康熙在三年内对明孝陵进行了第4和第5此拜祭活动。在第五次拜访中,在古代已是处于“高龄”阶段的康熙帝依旧不顾大臣劝说,亲自前往明孝陵进行祭拜,此时离明亡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明遗民大多死去,汉人对新政权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这个时候的祭拜在许多汉人大臣看来都已经没有必要,因为康熙已经多次拜访明孝陵,足以体现一代英主对前朝帝王的优待,不需要再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汉人的忠诚。但他们却并不理解,在吸取兴亡教训和收买人心之外,康熙更重要的想法是通过拜访朱元璋陵寝以表达他想要与前朝明君并肩甚至超越的雄心与野心。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三、跨越时空的榜样
康熙的五次拜访明孝陵行为,起初是为了消除汉人对“异族”政权的隔阂与厌恶感,通过对前朝帝王的认同来使他们在心里归顺大清。而且当时正值壮年的康熙意气风发,他不想让自己治理的国家像明朝末年那样,所以明孝陵也成为了一个教育官员的重要基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时光的流逝,汉人对清政权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对已灭亡半个多世纪的明朝已经不再有什么感情,这时的康熙祭拜明孝陵则有了更多的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味道。康熙一生都想要创建超越前朝诸多明君的功绩,而距离清朝最近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成为了他最好的榜样。祭拜明孝陵代表着康熙企图超越满汉隔阂,学习并超越前朝帝王的渴望与野心,而他最终也实现了这个目标。
文史君说
:
康熙是一位精通汉人儒家经典的皇帝,他努力向着儒家文化靠拢,而他的考虑也意味着清朝整个国家像汉人王朝的靠拢。而祭拜汉人皇帝朱元璋则成为康熙进入汉人世界的钥匙,通过这把钥匙,他既打开了光明的未来,又关闭了血腥的过去。
参考文献:
1. 李恭忠:《康熙帝与明孝陵:关于族群征服和王朝更替的记忆重构》,《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02期。
2. 项长兴:《明孝陵康熙御碑与康熙帝及曹氏家族》,《江苏地方志》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