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是一个有思想的文化名人,收藏界的大佬,学风严谨,一般是不会轻易发声的。一般人对科学和玄学的感觉可不是这样的。
“科学”给人的感觉是现代的、先进的、美好的、健康的、文明的,向上的、强大的、理性的;而“玄学”给人的感觉则是古老的、落后的、丑陋的、衰弱的、封建的、迷信的、微弱的、玄幻的。
“科学”一词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是很神圣的,可以说“科学”=真理,说一件事物很科学,就等于是100%的肯定;说一件事物不科学或伪科学,就等于是100%的否定。所有说“科学”不是者,都被称为是缺乏科学素养。从学术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典型的唯科学主义,即只有科学认知的方法才有意义,才是真理。
相反,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学,给人的感觉是深奥、幽远,奇特,神秘难琢磨,不太真实,不太可靠,不太靠谱。
马未都先生为何要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呢?
我们就从根上来了解一下“科学”和“玄学”。
追求实证将科学限定在形而下领域
西方自然科学始祖、近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于1637年发表其最著名的著作《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提出了“普遍怀疑”的认识论主张。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原本只有“knowledge”(知识)的意思,科学问题被当做哲学的一部份来研究,被称为自然哲学。
科学研究所遵循的基本精神就是“怀疑一切、追求实证”,“实证”指的是感官实证,笛卡尔“普遍怀疑”的认识论将科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感官可以实证的形而下领域,因宇宙本体属于形而上的存在物,是无法实证的,因此并不属于科学可以认知的范围。
在18世纪末之前,人们使用笛卡尔“科学”一词的频次并不高,有关自然方面的学问和知识都被称之为是“自然哲学”,而非“科学”。学术界大多数人奉行的并非是笛卡尔的机械自然观,而是流传2000多年的本体自然观,即自然的奥妙就蕴藏在宇宙本体之中,研究宇宙本体的是哲学,是形而上学,而非科学。
比如说,身为物理学鼻祖的牛顿在笛卡尔发文50年后,即1687年发表的、奠定其学术地位的书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非《自然科学的物理原理》。用“自然哲学”,不用“自然科学”,是因为“科学”一词在当时并没有被学术界认可,人们使用的频次并不高;叫“数学原理”,不叫“物理原理”,是因为当时物理学还没有从数学中分出来。
在康德之前,由本体自然观承载的唯理论一家独大,神圣不可侵犯。“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体是宇宙真理,而属于经验论的科学只是能认知“现象片段”,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康德重新塑造了被奉行经验论的休谟否定的本体自然观,厘清了本原和科学的逻辑关系。康德说:
“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存在于本原的奠基之中”。
“科学理论是人造的,我们试图把它们强加给世界。”
“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引出定律,而是把定律强加给自然。”
因从西方自然哲学之父泰利斯开始,西方2000多年的哲学史,要不是对本体没有正解,要不是对本体无解,于是,康德承认“完整和一致”的宇宙本体是人类的先验观念,不可被实证,而追求实证的科学的“现象片段”研究,也可以揭示普遍性和一致性,也可以被承认为是“知识”。
人类文明的格局改变了!
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地位逐渐被塑造了起来!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
随着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自然哲学逐渐转变为了一种源于实验和数学的可靠的方法体系,与哲学的其他领域分道扬镳。到了十八世纪末,它开始被称为“科学”以示其与哲学的区别。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器革命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经济的繁荣,物资的丰富,生活的便利,军事的强盛,以极大的、显赫的功利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使科学取得了如日中天的崇高权威地位。
然而,首先,不管科学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科学认识论永远只能认知可以实证的形而下的表象世界,无法实证的形而上的本体世界与科学认识论相左,并非科学能够认知的领域;
其次,表象世界只不过是本体世界微弱的影子,宇宙自然和生命的主宰是本体,采用归纳逻辑的科学能够认知的只是事物微弱的影子,而非本质;
再者,奉行机械自然观的科学把人造机器的学问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可以造出来技术极为复杂的航空母舰,但科学却没办法造出来一根极其卑微、可以肆意践踏的小草!因小草是自然力而非是人为力的产物!只有认知本体,才能认知自然!
科学可以造出航空母舰,但却造不出一根草
何为玄学?玄学是形而上学吗?
玄学之“玄”字,起源于《老子》第一章开宗明义解读宇宙本体论的一句话: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儒家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孔子主张正名,强调礼治;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提倡无为。
两汉时期,董仲舒发挥孔子的正名思想,强调社会上的等级名分。《淮南子》和王充则用道家的自然观念与董仲舒的名教观念相对抗。强调天道自然,认为圣人应顺随自然,无为而治。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谶(chèn)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等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精神'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本体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
老子的“玄”反映的是总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本体,即与众不同的“道”的特质,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何为玄学?玄学即“玄远之学”,即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本来是道家哲学上的一个用语,中国古代虽然有“哲”字和“哲人”、“先哲”等词,但却没有“哲学”一词,而是称为“道学”或“玄学”。
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源自毕达哥拉斯的philosophy(热爱、追求智慧)一词,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
玄学属于解读宇宙本体的学问,主要研究由人文始祖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即元气本体论。元气本体论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
日本学者西周时懋(にしあまね,1829—1897)
玄学是形而上学吗?
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al”又被称为第一哲学,是研究宇宙本体论的学问。其中文译名“形而上学”是根据《易经·系辞上》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
晚清学者严复拒绝使用井上哲次郎的翻译,依据老子的“玄之又玄”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叫法,把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al”翻译成“玄学”。后一方面,因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包括“形而上学”带回国后使用;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相对“玄学”更易于被普通人理解,“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
晚清著名学者严复(1854-1921)
从“玄学”一词的内涵、外延,以及其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玄学”属于研究宇宙本体的哲学本体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玄学”起于汉末,盛于魏晋,至于宋朝中叶,是一种以《老子》为研究核心,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哲学思潮。它以“祖述老庄”立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道家玄学也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
《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
何晏、王弼主张'贵无论',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
阮籍执扇图
阮籍、嵇康主张'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并'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
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玄学吗?
就研究表象世界的科学,与研究本体世界的哲学,或中国学术界以前所称的玄学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看科学大神是怎么说的。
爱因斯坦说:“从思想上去掌握事物”。
“从那些看起来十分不同的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哲学是科学之母”有什么证据吗?
西方自然科学认知真理的方法论,依据的是笛卡尔“普遍怀疑”的认识论,“怀疑一切、追求实证”是科学的基本精神,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笛卡尔也因此被尊称为是自然科学始祖。
而整个西方医学立论的根基就是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生命论,即把生命当成是一个精密的机器。西方医学是按照机械论的分解模式和物理-化学模式解读人体的,包括现在的分子生物学也是这个思路。
科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理性认知自然和认知生命。奉行机械自然观的科学虽然可以造出来航空母舰、宇宙飞船、原子弹、高铁、手机、智能机器人……但却无法解读科学的终极目标——宇宙自然之奥和生命实相。
为何说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呢?
科学的尽头是什么?是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
《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这句话就在解读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
《老子》第62章云:“道者,万物之奥。”
宇宙之奥和生命实相隐藏在本体道之中,研究道本体的玄学是哲学本体论,或者说是形而上学,自然就是科学的尽头——终极。因为道是宇宙万物包括生命的终极存在、终极依据、终极智慧和终极真理!
由伏羲-黄帝-文王-老子-庄子开启、传承和发展而来的道本体论是拥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与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在中国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正确解读宇宙之奥的本体论!
文喜有话说 2018.1.21.
下一篇
算命——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