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个充满色彩的地方,且不说红墙黄瓦白玉石栏,即使在不起眼的角落都能找到丰富的色彩。高屋大殿中的一梁一枋都可以慢慢品味,细细琢磨。
今天就带大家慢慢走走,细细看看,看看这紫禁城里的雕梁画栋,品品这宫廷建筑房梁上的彩画之美。
彩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制作流程。“雕梁画栋”这个词语正是对这门工艺最好的诠释。
中国传统建筑自成一体,从榫卯结构到建筑类型再到建筑纹样都是兼具实用及装饰性。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高超的智慧,以及特有的审美观念——内敛、含蓄、却绝不平庸。
古建筑上的色彩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被阴影掩映的部分,主要以“冷色”为主,如青蓝、碧绿,略加金色为点缀。柱、门、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彩画产生鲜明对比,再配以白色的台基,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这样的配色使得整个建筑在威严而不压抑,充满生机。
中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彩画最初是为了木结构上防腐防虫的实际需要,涂以植物或矿物颜料加以保护,如同一层保护膜。后来随着建筑形制的变化,彩画的装饰性越加突出,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彩画根据画在建筑部位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类。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画在门楣、梁柱、外檐上的彩画。
彩画的分级主要以画在梁和枋上的图样来区分。基本分为三个等级: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种彩画的基本结构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箍头、藻头、枋心的内容不同。
明清时期的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朝规定“庶民居舍,不许饰彩画”,意思就是说这老百姓的房子是不能有彩画的。而即使在紫禁城之内各座宫殿的彩画也有严格区分。等级最高的是和玺彩画,主要分布在外朝和内廷最主要的宫殿。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一书中又称其为 “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 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龙、凤、宝珠等图案及主要线条均采用沥粉贴金工艺,图案复杂,构图严谨,且用色讲究,花纹辉煌绚丽。凡画这种彩画者,在明间是上蓝下绿,明间两旁的次间、稍间则上下互换分配,次间上绿下蓝,稍间又上蓝下绿。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宫廷等级制度之严格,即使是在建筑纹饰上也不可轻易增减,稍不注意便有僭越之嫌。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又称蜈蚣圈,在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可广泛见于宫殿、衙署、寺观、坛庙、园林等各类建筑。彩画样式在明代初期已经定型,在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旋子彩画因藻头绘有旋花图案而得名。色调主要是黄色和青绿色;线条用金线和墨线勾勒;旋子花心用金色填充。
宁寿殿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按照用金的多少可以分为金琢墨石碾玉(金线雄黄玉)、烟琢墨石碾玉(墨线雄黄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六个等级,贴金多的等级高,贴金少的等级低。雅五墨是旋子彩画等级最低的一种,不点金,只用青、绿、丹、黑、白五色,线条轮廓都用墨线勾勒。
另外还有一种浑金旋子彩画,整个构件底面不敷色彩,显示原木(通常是楠木)本色,全部旋花、锦枋线、纹样皆贴金箔,等级最高,现存实物便是紫禁城中的奉先殿。
奉先殿内檐明间大小额枋浑金旋子彩画小样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两朝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经多次修缮。
奉先殿外檐大小额枋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
奉先殿采用了旋子彩画的最高级。这是由于其在紫禁城中的特殊地位而定的。这里是皇室的家庙,供奉着清代历朝帝后,地位尊贵无比,但又不能高于当朝皇帝。在这种特殊背景下,通体用原木加金色即可显示出其不一样的尊荣,又可使大殿整体有庄严肃穆之感。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与前两种彩画最大的不同在于枋心的内容。前两种彩画枋心或以龙凤图样,或以花纹等吉祥图案为主。而苏式彩画则多人物故事、花鸟、山水为内容,更接近传统的绘画艺术。由图案和绘画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古典园林建筑。这样的区别源于苏式彩画的源起 。
景福宫前抱厦天花梁花鸟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俗称“苏州片”。开始多用于江南园林建筑之上,明永乐年间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而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体和殿明、次、梢间额枋包袱枋心苏式彩画小样
御花园绛雪轩前抱厦斑竹纹海墁苏式彩画小样
在紫禁城中御花园所用的苏式彩画最多。当然除紫禁城外最著名的苏式彩画莫过于北京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每一截枋心上都绘有一则传统民间典故。
在以上三种彩画中吉祥图案是都要用到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图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历代建筑纹饰中都有体现,称之为“瑞应图”。比如:如意寓意吉祥,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佛家用莲花象征纯洁、清净,而俗家用莲花谐音“怜”、“廉”、“连生贵子”等。
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常用的花纹样式——宝相花。“宝相”原是一种蔷薇花的名称。但“宝相”最常用的含义是指佛的庄严形象。而宝相花图案其实与蔷薇花无关。是佛教中的专属符号,起源于东汉,盛行于明清。
宝相花的特点是造型对称,由两种以上花卉形象糅合而成,一般寓意吉祥的牡丹、莲花、菊花等,已非自然界花卉的真实形态,花瓣造型层叠多变,摆脱了花卉自然形态的束缚,艺术装饰性很强。由此宝相花可以变幻成多种多样的形态,如佛有万象般幻化无穷。
彩画艺术只是中国传统建筑纹饰中的一小部分,它源起于绘画艺术,但又拥有审美意义,作为建筑装饰手段,是依附于建筑的一种工艺美术形式。
而如今随着古建保护被重视被兴起,它成为了古建保护中的主要一环。在2008年6月7日,建筑彩绘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体现了国家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已经从原来的保护发展到保护中有发现,有发展,有继承。希望在这种继承与发展中可以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运用于当代的中国建筑,成为世界建筑的灵感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