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五星在五运六气中的作用

北京天文馆 肖军

对应于恒星、日、月的运行,五颗行星的运行是最为诡异的,欧洲称之为漫游的星,顺行时在恒星的背景上自西向东,有时还会停留,甚至还会自东向西逆行,所以柏拉图让他的学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本轮均轮来拯救行星的这种不规则的运行,史称“拯救现象'。中国在《黄帝阴符经》称五星为五贼“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见之者昌,古人认为研究五星的作用是很大的。所以古人很早就对五星的运行规律有所认识,精确测量出了五星的会合周期与恒星周期。并将五星的运行对应到了人的身上,与人的五脏建立了模型化的对应关系。

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中,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到汉文帝三年(前177)约七十年的木星、土星和金星位置,并描述了他们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运行状态。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为 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大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378.09小1.09日,恒星周期为 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为古人构建五运六气的周期模型提供了行星运动的实测基础。本文试着从现象层面对此做些解读。

图1 行星的会合周期图解

金星,早晨太阳未出,东有启明;太阳落后,西有长庚。当金星东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东边,落日后高挂西方的天空,所以金星为什么对应西方是有现象依据的。2020年是庚子年,上应太白金星,五运中的金运过强,年初正赶上金星东大距,傍晚的金星离地平很高,有40多度。金星是内行星,在黄昏之后,升再高也会随着太阳慢慢落下,在夜里不会经过上中天。所以黄昏之后能够见到金星,总是在西边的地平线上,30度就已经很高了,会给人浮在气中的感觉。金星的会合周期584天,两次东大距要隔上一年四个月。中医里金星对应肺,应和在气中上下浮沉的现象有关。古人不知道太阳系的模型,只是直观天象,所以对于行星的诡异运行,就想象为气的作用了。人身上的气,来源于肺的呼吸,气从鼻吸入,所以古人就把金星与肺和鼻关联上了。《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现在知道金星和水星因为是内行星,所以它们的视运动总是随着太阳出现在凌晨或是傍晚,给人浮现的感觉。水星离太阳最近,所以在地面上看,就更加接近地平线,古人取象比类把水星和肾脏关联起来,肾水要收藏,不要经常外显,和水星的轨迹很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火星因为红色,跟大火星很像,所以火星与心宿二的关系密切,占星中有一重要的星象:“荧惑守心”指的就是火星运行到了心宿二附近的现象。心宿位于东方苍龙的心脏部位,所以火星对应于人的心脏就顺理成章了。“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表1 历史上的行星会合周期与恒星周期表

木星的恒星周期接近十二年,古人因此把木星作为岁星,并把二十八宿等分为十二次(古人对恒星周天的一种划分),木星一年走一次,以此来纪年:岁星纪年。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是事物出生成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对应于木的生长。“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土星是五星中运行最慢的一颗行星,30年沿周天运行一周,也就是5年走两次,十二次中的二次,这一现象对应了一句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古人发现木星的恒星周期不是正好12年,而是稍微少一点,于是想出了一颗假想的太岁星,与木星的运行方向相反,12年绕周天转一圈。所以土星在十二次上的运行,不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而且土星30年的恒星周期,若与木星12年的恒星周期相合就正好需要60年,60年里土星转两圈,木星转5圈。正好是五运六气中5年和6年周期的现象基础,木星12年周天一圈,走过恒星背景的十二次,土星5年走二次,5×6年=30年一周天走过恒星背景的十二次。“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应四时,上为镇星。'土星最慢,有稳固的气象,故为镇星。亦有称土星为填星,有填十二次之意。

固2 按照太阳、地球、木星和土星的运行比例绘制的轨迹图,从侧面看可见他们之间旋转圈数的关系;右侧为立体轨迹圈,可见它们的螺旋运行。

五运六气,言及五年六年的周期变化,与木星、土星的恒星周期相关。虽然严格地讲木星、土星的恒星周期不是整数12年和30年,但此数与《五星占》中可以了解到的秦汉之际的观测精度相吻合。从现代天文的视角,可以发现在60年的长周期中每一年的变化,还是有天象依据的:因为太阳也是在运行的,现在知道太阳在以每秒20千米的速度,向武仙座的v星附近前行。所以行星、地球的轨迹实际上是一条螺旋线,地球转12圈,木星走1圈,60年中土星走2圈,木星转5圈,地球转60圈。这样的运行图像,古人是不知道的,但是这种时序的展开,现在知道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太阳在宇宙中是在不断前行的。所以行星与地球的运行,是随着太阳,以太阳系的中心为前行线,以行星的轨道半径,形成了斜着的大小不一的圆柱面,在上面螺旋而行。前行的方向对着武仙座的v星,与黄道面的夹角是53度,前行的速度是20千米/秒,每年走6.3亿千米。而地球的轨道半径约1.5亿千米,木星的轨道半径是7.8亿千米,土星的轨道半径是14.36亿千米。如此,每60年里,太阳前行的距离是一样的,土星螺旋2圈,木星螺旋5圈,火星32圈,地球则螺旋60圈,我们把太阳、地球、木星和土星的运行轨迹绘制成图,其螺旋的疏密一目了然。从中可见在地球60年的运行过程中,太阳与木星、土星等行星之间的空间运动形成了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此是对古人五运六气模型的一种现代视角的理解。

图3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三阴三阳与五星的对应关系。(绘制:肖军)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言:“太阳司天,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阳明司天,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少阳司天,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太阴司天,湿寒合德,黄黑埃昏, 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少阴司天,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厥阴司天,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与太阴是互相对应的,阳明与少阴,少阳与厥阴是对应的,对应同样的两颗行星。而行星的选取,寒水对水星,湿土对土星,燥金对金星,君火、相火对火星,风木对木星,都是相合的。所以五运六气中的每一年都会和行星相关,如此来看,在五运六气的模型中,古人用太阳的周年运行构建了一年中的三阴三阳,用行星构建了六年和六十年的三阴三阳的循环往复。用天体的运行来制作与人体相关的天人同构的模型,应该是华夏文明的一种独创,也是中医的天学真元。所以严格地说“阴阳五行”是古人设计的一套日月星辰的运行模型,有着丰富的历法与天文的渊源,现代人不能轻易小看古人仰观俯察的智慧。与古希腊的几何模型式的宇宙观比较,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其功能是一样的,在目的上则与人相关,这是中国传统所独有的天人之学,天文与医道同源。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五运六气的模型是建立在古人对行星的实际观测基础上的,《五星占》的观测年代应该接近《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五运六气是一种古代科学的系统构建,五星的运行规律为五运六气提供了自然的天象依据,同时也为后人定标古人的建构时间提供了历史证据。现代随着日地空间的探索发现,太阳活动周期变化对地球气候环境影响的大数据记录,应该能为五运六气的现代应用提供更加精确的观测数据。

- end -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