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民间迷信活动的影响和误导,认为《周易》就是用来算命的,“占卜”自然也就成了迷信活动,其实不然。“占”和“卜”都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预测,并依据预测的结果行事。比如:早上出门前先看一下天气,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预判出今天的气温、晴雨等,再决定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伞等,这就是“卜”,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下一步是吉是凶;如果自己无法准确判断天气变化趋势,那就要看看天气预报,这就是“占”,就是请别人帮助自己预测,这个时候气象台就充当了占卜师的角色。
关于这一说法,从这两个字的源头就可以看出来:
“卜”字的演变
卜,象形字。商代甲骨文的“卜”字(图1、2)作兆璺纵横、兆干与兆枝相交形。我们从下往上看字形,就像一个人处在了三岔路口,那下一步是继续直行呢?还是另辟蹊径呢?这时候就需要对当前的形势和两种前途做出预判。和许多汉字一样,虽然其字形几经演变,已经几乎看不出当初的形象,但还是可以体会到“卜”的本意就是处在左右为难、但必须做出抉择时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过程。
“占”字的演变
占,会意字。商代甲骨文有繁简二体:简体的“占”(图3、4)从ト从口,ト象ト兆纵横,口以表ト问;繁体的“占”(图1、2)于占字外加盛放ト具的袋子,表示卜人正在围坛(即外面的大方框)里用“口”去解释“卜”的结果。
可以看出:“卜”的本意是自己预测判断,“占”的本意就是请别人帮助自己分析预测。
关于“占卜”活动,也不是平时见到的请算命先生看八字、看风水、看富贵等迷信活动,而是我们天天都在进行的预测行为。
预测,就是预先测定或推测,是指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一种活动。具体说来,就是人们根据事物过去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和某些规律性,根据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状态,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事物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所进行的科学推测。
预测作为一种人类认识活动,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中,并且时时处处都在发生。比如:出门之前要根据经验预测天气或查看天气预报,恋爱要根据对象的性格、学历等预测是否合适,做生意要考察合伙人的资料预测成败等等。
而《周易》作为古人预测的工具书,是上古先人们数千年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先人们系统地认识世界的智慧结晶;是揭示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自然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行动指南。但由于受到儒家学派的曲解和玄虚学派的歪解,让人们误解成了文化的说教或虚幻的迷信。毋庸置疑,《周易》成书时还没有出现儒家学说,也没有“五行”、“干支”的提法,更没有传说中的神仙,即使是被后人奉为“张天师”的张道陵和“陈抟老祖”也分别是之后1000多年和近2000年的人物。我们不否定这些学派的地位和作用,也无法判断这些流派学说的正确与否,但至少它们不是《周易》本身,我们也没必要遵照这些学派的主张去解读《周易》,否则,在这些学派产生之前古人是如何运用《周易》进行预测的呢?
其实,《周易》六十四卦是将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总结成了最基本的六十四种形态,我们时时都处在这些形态之中。古代的占卜师就是首先确定个体目前所处的形态和即将发生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形势”,然后评估个体的性情、位置,并将评估结果置于“形势”之中,就可以推断出个体可能面临的结果。还是以天气为例:通过观测天气,今天会由晴转雨,而个体必须要外出办事,结果就是会遭受雨淋。
那预测结果是否非常精准灵验呢?不一定。首先,对天气变化的预测本身就只是一个概率,会不会真的下雨,雨量多少,都具有不确定性;再则,个体有没有带伞,具体去什么地方等具体情况,又给实际结果增加了更多可能。所以,我们不可完全依赖占卜结果,仅可作为参考,更不要去轻易相信那些号称无所不能、万物皆有定数的玄虚宣传。
白丁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