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文王将要出去打猎,叫太史编替他卜了一卦,太史编看了龟兆,唱道:到渭水北边去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不是螭也不是龙,不是老虎不是熊; 兆得个贤人是公侯,上天赐你的好帮手。文王便坐了猎车,驾了猎马,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终于见到了姜太公,太公正坐在一束茅草上钓鱼。周西伯出去打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见了太公,和他交谈,大为高兴,说道:“记得先前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常向我说:‘不久准会有圣人到我们这里来,那时我们周民族就将要兴盛发达了。’你可真就是这样的人吗?我家太公盼望你已经很久了!”所以就叫他做“太公望”。用车子把他载了一同回京城去,回去就拜他做了国师。原文: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於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文王乃乘田车,驾田马,田於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舆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出自商末周初姜子牙的《六韬·文韬·文师》。扩展资料《姜太公遇文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文王在渭水边遇见姜太公一事。姜太公那时正在静静地钓鱼,可真谓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为人们所熟知,告诉人们要使别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须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来相助。《六韬·文韬·文师》是《六韬》的首篇,它通过记述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层层递进。纵览全篇,既提出了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可以把本篇看做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参考资料来源:百科--姜太公遇文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韬·文韬·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