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 】
1.逆入平出
赵孟頫 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宜。”我赞成这个观点。那么用笔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郭沫若用八个字来概括:“逆入平出,迟送涩进。”也就是说,起笔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收笔时有一个回收的动作。像打拳一样,要想使拳头有力量,首先要把拳收回然后再打出去;打出去,再收回来。行笔时,不要一扫而过,要注意笔和纸之间的摩擦。所谓“入木三分”、“以锥画沙”就是这个道理。
2.方圆兼备
一般情况下,方笔给人的感觉是有力、险峻,圆笔给人的感觉是流动、柔和。毛笔是软的,写出圆笔相对容易,但要适当强调方笔作品才有骨力,特别要注意笔锋在提按中的折转。
3.提按
提按是运笔过程中的主要形式,也是表现书法节奏和虚实的主要方法,要注意观察提按变化,并掌握好提按的程度。
【字法 】
1.繁体字
书法讲究变化。与写简体字相比,繁体字中从最少笔画的字到最多笔画的字,变化的空间很大。加之繁体字比简化字相对含蓄,更有艺术性,因而从审美上讲,行书还是写繁体字为好。
2.笔顺
笔顺就是一个字从起笔到收笔的顺序。为了寻求变化,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也可以用不同的笔顺书写,这一点我们在临习时要加以注意。
3.内紧外松,上紧下松
结字的基本方法。中间部分相对紧凑,外部适当放松。字的上半部分相对紧凑,下半部分适当放松,这样写出来的字比较有神采。
4.多种结构形式的把握
以偏旁部首为基本构件,字有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包围、半包围等结构形式之分。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紧下松;写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不要两边一样宽,以一边为主;写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把各部分压扁,不宜把字写得太长;写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各部分写窄,不宜把字写得太宽;写包围结构的字,注意不要写得太大;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帽子要适当……
5.映带
行书的映带是区别于楷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映带主要通过笔画与笔画之间连续运笔、略微提笔和似提非提来完成。行书因为有映带而显得灵活,但也会因为映带过多而落入俗格。
6.攲侧
攲侧是行书结字常用的方法。攲侧是为了产生运动感而有意使笔画间、部首间、字与字之间有倾斜感的一种方法。在结字时攲侧有多种态势,根据字的结构形式变化而不同。主要应掌握在攲侧中寻求平衡。
【章法】
章法就是一件书法作品的布局。布局要注意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个字是章法的一个部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是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要注意呼应、顾盼、流动。
1.谋篇
书法创作和写作一样,首先要谋篇。准备书写的内容确定之后,要计划好幅式、写几行、每行大约多少字、如何落款、如何钤印等,做到胸有成竹,大件作品或较为生疏的内容也可以先写一个草稿。
2.布白
所谓布白实际上就是安排作品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正确地把握疏密关系。古人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是指结字的疏密。章法是和书写风格相一致的。追求雄伟风格的一般布白密集,追求典雅风格的一般布白萧散,追求刚柔兼济风格的布白适中。总之要密而不乱,疏而不散。一般来讲,行书的布白以行距大于字距为好。字的大小安排是布白的一个方面,字的大小要有变化,但是变化要自然,大小要适度。
3.题款
题款分穷款和长款。穷款题的字较少,最少的只落年号和书者姓名,适合于书写正文后余白较少的章法;长款题的字较多,多到几十个字、上百字甚至更多。除年号和书者姓名外,还可以写天气、心情、感赋、斋号等,适合于书写正文后余白较多的章法。
穷款多为单行款,长款多为双行款或多行款。字通常比内文字小一半,还可以更小。
如果正文书写完之后,最后一行只有一两个字,可以将部分款中的内容写得和正文一样大,将布白安排好。
【墨法 】
1.加水
写行书要注意墨里的水分含量。现在常用的“中华墨汁”和“一得阁”墨汁都要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水,天气干燥时还要不断往里加水,这样写起来才流畅。
2.干湿
蘸一次墨连续写十几个字,自然就产生飞白,既干又虚。然后再蘸一次墨书写,自然就产生了干湿变化,产生了节奏感。但不要蘸墨太勤,否则节奏感差,气息就不顺畅了。
【器法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支得心应手的毛笔,可以写出很多称心如意的作品。因此要充分重视选择毛笔的重要性。选毛笔主要是选笔锋的长短和软硬,笔毫是羊毫、狼毫或是兼毫。什么样的笔适合自己使用,可以多选几种试一下。
【生机 】
行书写得好,神采跃然纸上,每个字都如同有生命,运动着、呼应着。书法作品的生命力体现在力度感、运动感、节奏感、虚实、顾盼等多个方面。只要潜心临帖,勤于创作,博览群书,就一定能写出一手好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