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
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瓷器: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清雍正
高44.3cm,口径16.3cm,足径24.7cm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清雍正
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
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
矾红彩鱼藻纹瓶清雍正
高46.5cm,口径12.5cm,足径11.5cm
矾红彩甘藤纹瓶清雍正
高22.7cm,口径6.2cm,足径5.5cm
矾红彩云龙纹盘清雍正
高3.4cm,口径17cm,足径11cm
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
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
乾隆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
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一面吸收西方艺术。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除常见器型外,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主要用于赏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惟妙惟肖地模仿别的物质效果。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瓷器:
釉彩大瓶,清乾隆
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窑变双耳菊瓣尊清乾隆
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清乾隆
高13.5cm,口径15.9cm×9.9cm,足径5.8cm×4.4cm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清乾隆
高23cm,口径7×3.5cm,足径7.4×3.6cm
窑变釉钵缸清乾隆
高33.2cm,口径31.2cm,足径20.7cm
白釉凸雕莲瓣口瓶清乾隆
高27.4cm,口径9.3cm,足径8.5cm
仿汝釉花囊清乾隆
高13cm,口径5.8cm,足距8.5cm
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清乾隆
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
嘉庆
嘉庆一朝经历24年。嘉庆时期,国家太平,各行承袭旧制,不思进取。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嘉庆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及文具在士大夫阶层广为流行。此时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化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单色釉比以前也减少了一些品种,风格上与乾隆朝瓷器相同。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创新之作极少。
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瓷器: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
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嘉庆
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
斗彩花卉酒杯清嘉庆
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
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高28cm,口径3.7cm,足径8.6cm
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清嘉庆
高25.5cm,口径9.3cm,足径9.4cm
油红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
高9.7cm,口径21cm,足径17.5cm
青花云龙纹螭耳瓶清嘉庆
高25cm,口径6.5cm,足径7cm
道光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瓷器: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双耳瓶清道光
高32cm,口径8.5cm,足径9.3cm
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高37.5cm,口径15.5cm,足径15.4cm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
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
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粉彩御窑厂图大瓶清道光
高63cm,口径22cm,足径22.5cm
咸丰
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故宫博物院藏清咸丰瓷器:
青花八宝纹花盆
高17cm,口径22.3cm,足径13.3cm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清咸丰
高28.5cm,口径8.6cm,足径11.6cm
绿地粉彩开光花鸟纹方瓶清咸丰
高29cm,口边长9cm,足边长8.8cm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清咸丰
高5.8cm,口径10.5cm,足径4.8cm
同治
同治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治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治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仅仅维持着商品瓷的烧造质量。由于本朝官窑恢复于同治五年,因而可以推断,传世同治官窑瓷均为五年后产品。从咸丰五年至同治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治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无论是青花,颜色釉,彩瓷看均与光绪,宣统瓷器接近。许多作品如不施款,难区分¨同¨,¨光¨。同治朝民窑瓷器中,无款器占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几乎都为图章款。许多款识上未书¨大清¨二字。有的写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写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为这类缺朝号者是同光间作品,同治朝品种蓝本与前朝相同。但质量继续下降.近代瓷特征明显。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同治瓷器:
红地描金喜字碗清同治
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
黄地红彩开光“福禄寿喜”碗清同治
高8cm,口径13cm,足径6.3cm
青花云龙纹赏瓶清同治
高39cm,口径10cm,足径13cm
黄地粉彩开光“万寿无疆”碗清同治
高8.1cm,口径13cm,足径6.2cm
“长春同庆”款瓷器一般都是精美的官窑器。此碗是同治皇帝大婚时的喜庆用瓷。
粉彩描金寿字盘清同治
高5cm,口径22.2cm,足径13.2cm
红釉开光金囍字碗清同治
高9cm,口径17cm,足径8.2cm
全器以红色为主,并用蓝、白、绿等色点缀,画面喜庆热烈,这是同治皇帝大婚时所用之器。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渣斗清同治
高8.6cm,口径8.5cm,足径5.8cm
霁红釉玉壶春瓶清同治
高29.5cm,口径9.4cm,足径10.8cm
光绪
光绪一朝经历34年。光绪朝距今仅100年多,光绪末年距今不足百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寝宫“储秀宫”和“大雅斋”款的作品。由于光绪朝距今较近,传世瓷器的品种,数量均十分丰富,可以认为与传世的历朝历代官窑瓷相比。传世光绪官窑瓷器的数量可能最多。从制作的质量看,比同冶官窑瓷器略胜一筹。光绪朝景德镇民窑业是异常活跃。在一种崇古,仿古之风影响下,当地民窑中大量出现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及后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后至嘉庆,道光等朝官窑瓷。许多仿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光绪朝瓷器与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为主流。
故宫博物院藏清光绪瓷器:
粉彩江山万代纹碗清光绪
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
青花婴戏图碗清光绪
高7.4cm,口径15.5cm,足径5.8cm
绿地粉彩公道杯清光绪
通高6cm,口径12cm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清光绪
高11.2cm,口径22.3cm,足径8.8cm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圆花盆盆托清光绪
高3.4cm,口径17cm,足径13.1cm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清光绪
高11.3cm,口径24.7cm,足径9.7cm
窑变釉杏元瓶清光绪
高29.5cm,口径10.7×9cm,足径11.8×9.2cm
宣统
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故宫博物院藏清宣统瓷器: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
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清宣统
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
高27.6cm,口径9.3cm,足径10.6cm
粉彩夔凤纹碗清宣统
高9cm,口径21cm,足径8.7cm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
高30cm,口边长11.5cm,足边长13.2cm
我国陶瓷业发展到清代臻于鼎盛;虽然晚期烧制技术转趋低下,但就早、中期的突出成就而论,仍然不失为我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清王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长治久安,采取过若干明智的措施,豁免一些赋税;对手工业工人部分废除了“匠籍”制度,在景德镇不仅恢复了御窑厂,还发展了民窑生产,并有官搭民烧的情况,使烧制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处于康、雍、乾盛世的景德镇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