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颜真卿:大气之人必有大气之才

大气是什么?是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气质、气度,是综合素质散发的一种无形力量,是一种海纳百川、胸怀日月的气概,是一种从容大方、胸有成竹、浑然天成的气量,是一种宽厚成熟、宁静和谐的气度。

大气之人,必有大才气!

古来有才气之人,数不尽数,但大气之人,少之又少!唐代颜真卿,可谓楷模矣!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明拓本

一、书才

坦坦荡荡,身正为范。颜真卿一腔正气,如同他的书法,宽博大气。封建盛世的忠义贤良、社稷重臣的心愿和气概,正书成了颜真卿寄托心志的最好形式。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多宝塔碑》

书法反映出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唤起人们对自我、对盛世的无上信任。正是在此意义上,颜真卿正书所显示的法度精神,使人们用上了“森严”一词。故也可以说,自颜开始,唐书真正开始了以法度 为美的新时期。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三表帖》

二、将才

颜真卿为人称道的,不仅仅是书才,还有将才。

他进士出身,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在平原,他关心百姓疾苦,爱惜民力,尽量宽征赋税,兴办教育,鼓励人们向学。在抚州,他尽量约束自己,轻车简从,清俭办公,不增加百姓负担。在湖州,政事清简,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百姓大悦,为他立碑颂德。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颜真卿暗中高筑城墙,并在墙边深挖战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加以防范,表面上却作出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谋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备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将原来的三千兵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颜杲卿相约共同抵抗安禄山,颜杲卿在安禄山后方讨伐叛军。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扫燕赵。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又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

不幸的是,在对抗安禄山反叛的战争中,颜真卿痛失了自己的堂兄和侄子。留下天下第二大行书《祭侄文稿》可见一斑。

更不幸的是,在颜真卿77岁时,遭到卢杞排挤,借叛将李希烈之手,将其缢杀!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南宋忠义堂本颜真卿《裴将军诗》

三、诗才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颜真卿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仕宦生涯。编书之外,他也作些诗文,例如,《赠裴将军》诗,不仅书法,文字也大气磅礴,势不可挡。

赠裴将军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

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

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

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竹山潘氏堂联句》(部分)

登平望桥下作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四、贤才

大气之人,必定贤能。大气之人,光明磊落,处处谦让。

颜真卿不贪权利,也愤恨争权夺利的官僚。肃宗朝,他自宪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表辞让:“近日朝列之内,或有身兼数官,苟贪利权,多致颠覆,害政非一,妨贤实多。臣尝忿之,其忍自冒?”从这话可以看到当时官场的丑恶现象:身兼数官者大多贪恋高位厚禄,以权谋私,把持官位,妨碍贤路。

颜真卿在朝正色直言,前后触怒权奸数辈,屡遭贬谪,而不计安危。他所争议都关系国事,丝毫不涉及个人恩怨。他任 殿中侍御史时,御史中丞宋浑有不法罪行,同僚吉温、崔硅却是出于私怨而告发,他责问道:“奈何以一时之忿,而欲危宋璟裔乎!”这话虽然是针对一件事而发, 但是表现出颜真卿的一个原则,这就是不以个人恩怨介入政事。

颜真卿《乞米帖》

颜真卿在平原抗敌时,将堂邑大捷之功让给贺兰进明。颜真卿心中惟有国事,以大局为重,全不计较个人利益。在平原时,颜真卿为争取平卢镇将士协同抗敌,不听部下劝阻,坚持己见,将儿子颜颇送去作为人质,这同样表现颜真卿顾全大局的无私品质。

颜真卿为官不贪财,居家俭约。《乞米帖》就是生动写照,堂堂朝廷命官,竟然家贫无粮,到了乞米的地步。当时他官居刑部尚书,握有重权,对于谙熟“潜规则”的人来说,何愁钱财?但颜真卿不会这样做,非分之财他毫厘不取,如果这样做了,也就不是颜真卿了。

《勤礼碑》

五、德才

大气之人,必是重德之人。唯有立德,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颜真卿为官,以德为本。在他作抚州刺史的时候,县里有个叫杨志坚的人,酷爱学习可是家里贫困,同乡人不了解他。他的妻子因为钱财的供给太少,向他要休书离婚。

颜真卿了解到情况后,认为: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这会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因此,他决断: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随着军队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远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人,没有敢抛弃她的丈夫的。

碑阳篆额及碑阴楷额

颜之坚持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三等,即上智之人,下愚之人和中庸之人。

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他认为上智之人是无须教育的,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

其次,下愚之人“虽 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因为“下愚”是无法改变的。颜真卿强调中庸之人必须受教育,因为不受教育就会无知识,陷于“不知”的愚昧状态。教育的 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此外,颜真卿或是提倡胎教的先见之人。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