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闰年闰月那些事儿 你怎么忍心错过和辜负?

众所周知2020年是闰年,在这个年份还有个闰四月,这可不是每年都会碰到的现象。在这样特殊的年份中,你还会平常视之、平淡度过吗?不着急回答,可先听听有关闰年、闰月的那些故事。

闰年那些事儿

闰年在公历、农历中的算法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的闰年一般指公历中的一种现象。通俗地来讲,但凡2月有29天的年份都是闰年,与之相应每个2月29日也被称作闰日。人们设立闰日的初衷是为了使公历纪年法中一年的天数,同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实际天数趋于一致。

具体来讲,我们通常说的“一年”在地理意义上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周期。可是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实际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约等于365.24219天;而在公历纪年法中通常情况下一年只有365天,比地球实际公转时间少了5个多小时。

照这么算4年下来就会少算将近1天的时间,为了弥补这个时间差,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采纳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规定每过4年就给2月份多加1天,以弥补过去少算的时间。

但这样算依然不能使人为时间和自然时间完全吻合,因为如果每隔4年多加1天的话,平均每年就相当于365.25日,这样又比地球实际公转时间365.24219天多出来0.00781日,以此类推到100年时又会多算将近1天,400年下来就多出来3天。

相传后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虽然原则上每隔4年给2月多加一天,但有的年份例外,比如每逢公元整一百年时就不加,要等到整400年时才能加这一天,所谓“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润”就指这种例外现象。

可见制定并不断调整闰年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故事。除此之外,闰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爱尔兰女性可在闰年求婚的习俗了。

相传这个习俗诞生于公元5世纪,由两个爱尔兰基督教徒确定下来的,他们一个是将基督教带到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另一个是早期爱尔兰基督教修女圣布里吉德。虽然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但这句话在圣布里吉德身上没有应验,她向圣帕特里克的求婚以失败告终。

这个习俗最初只是在爱尔兰小范围传播,苏格拉女王玛格丽特在13世纪将这个习俗规定为“女士求婚日”并写进法律,规定在闰年拒绝女性求婚的男性,需要给与女士们类似于一个吻、一朵玫瑰这样的补偿。后来这个习俗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再后来一部名叫《闰年》的电影为该习俗名声大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闰月那些儿

公历纪年法中有闰日(2月29日)的年份叫闰年,这与农历中闰年的概念完全不同。在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才叫闰年。古人根据月亮阴晴圆缺的周期来规定一个月的天数,比如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在一般年份中一年有12个月份,但每隔2-3年则多增加一个月份就是闰月,该年份就变成了13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年,又称为闰月年。

从称谓上来看,尽管农历中的闰年有13个月,但多出来的那个月并不叫“十三月”,而是与其中某个月份的名字相同,比如说今年有闰四月,就是说今年一共有两个四月,农历四月过完了之后的那个月还是四月,叫闰四月。和公历中闰日固定在2月29日不同,农历中的闰月没有说一定固定在哪个月份,所以有闰四月、有闰六月、还有闰十一月等等。

农历闰月的设置同样是为了弥补人为历法规定与地球自然公转之间的时间差,以防止农历纪年法每年少算的天数积少成多与四季脱节。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毕竟有闰月的年与平常年不同,所以在这样的异常年份,自然少不了关于它的一些讲究和说法。

闰月鞋

在中国文化中送鞋一举有着多重含义,有人说“鞋”的谐音为“邪”,因此认为送别人鞋不吉利、纯属好心办坏事;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鞋”的谐音为“和谐”之“谐”,送鞋是与人交好之意;还有些人认为,在很多地方“鞋子”的谐音为“孩子”,送人鞋子委婉地表达了送礼者渴望收礼者能“早生贵子”的期望……

尽管送鞋子有这么多寓意,但大部分人在闰月送鞋的寓意上达成了共识。闰月送鞋的对象一般是父母老人们,相应地送礼人自然也是有父母的儿女们,当然这里说的父母也包含岳父岳母、公公婆婆。

之所以在闰月给父母送鞋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古时候人们将闰年看作异象,认为闰月不是个吉利的月份,有“父母逢闰年而减寿”的说法,所以作子女的需要送上闰月鞋给父母添寿。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候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居多,鞋子更容易坏,脚容易磨破,而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做一双鞋子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做子女的会在闰月把做好的鞋子给父母穿上,以表心疼父母的孝心。

过去用手工制作的闰月鞋有很多讲究,比如做鞋的人在绱鞋帮时要把针脚制作的细密、均匀,还要用彩线在鞋面上绣上父母的属相,穿鞋的人至少要把闰月鞋穿一个月……现在物质生产力水平提高后就没这么多讲究了,子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亲自给父母做鞋,只需要上街或打开淘宝、拼多多等购物软件付钱拿鞋即可。

闰月和女性

下面讲的三个闰月习俗则都和女性朋友有关。

我们按“茶余饭后”的顺序首先来说说“闰月茶”。喝茶是中国人公认的一件雅事,而女性一向以漂亮、优雅著称,喝茶这种雅事怎么能少了女性参与呢。

众所周知,很多茶其实都有美容养颜之功效,比如黑茶可以瘦身,红茶可降火,玫瑰花茶可以调理气血、保护肝脏……而在盛产茶叶的福建武夷山就有一个专门为女性喝茶形成的习俗“闰月茶”。

当地女性轮流做东请临近的女士喝茶,在这个习俗中女性才是主角,而男性一般都没有资格参加。话说武夷山女性喝闰月茶的方式也独具一格,她们不用精美的茶具品茶,而是用饭碗喝,雅趣中不乏敦厚豪放的画面跃然纸上。

接着再来说说“闰月饭”和“闰月伞”。在以体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力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女性地位较低,再加上当时交通也不发达,导致女性一旦出嫁就相当于“泼出去的水”,需要长期在男方家生活,难得回娘家几次。

但是在闰月这个时候是允许出嫁的女性回娘家吃顿“闰月饭”的,做东请吃饭的一般是娘家在世的父母,如果父母已经不在了,家里的兄弟则会接过这个重任。由于古代社会等级秩序森严,因此对闰月饭局日期的安排也颇为讲究,寻常百姓家一般不把这顿饭局安排在月头,而是通常将其安排在月中或者月末。

娘家人请女性吃饭是一种心意,除此之外还会送一种日用品以表心意,那就是伞。众所周知,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意义在于为人们遮风挡雨,因此娘家人送伞给嫁出去的女性,其心意不言而喻:虽然不能常伴左右,但仍希望能像伞一样护她周全。

综上,闰年和闰月都是一种不常见的历法现象,存在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人为历法规定同实际自然年之间的时间差。而围绕它们展开的各种民间故事,也以种种民俗现象流传至今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耐人寻味,令人追寻。如今闰月正在进行,有仪式感的你一定不会让它默默溜走吧。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