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问起我们姓什么的时候,我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姓张。”实际上,如果按照传统姓氏意义来讲,这个回答是不对的。我们张家人,不是姓张,我们姓姬!张,是氏。连起来讲应该说“姬姓张氏”。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是有严格区分的。《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所以在先秦时代,张氏族人必须说自己姓姬。
从目前,张姓族谱来看。几乎没有一家族谱不说张氏出自姬姓。天下张氏之正宗,必须是出自姬姓。姓氏合二为一的话,说姬姓张氏姓姬,是成立的。
有很多张氏族人会说,张出自姬姓没错,但是张的确是姓,黄帝之子挥是得姓始祖。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是,我认为这个说法有若干漏洞存在。
首先,根据现有古文献记载,并没有黄帝子得张姓的记载存在。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这两处,均未有“张姓”的存在。
再者,既然张出自姬姓,那么张作为姓氏,其产生时间,必然要晚于姬姓的产生时间。因此,张作为姓氏的出现时间,最上限也只能是黄帝的孙辈时代。要不然张出自姬姓,就站不住脚。但是,有人会说黄帝本人因住姬水之滨,因而以姬为姓。故而黄帝子得张姓,张出自姬自然是成立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黄帝本人就姓姬,何来黄帝子得姬姓一说呢?何谓得姓?得姓即应为该姓的起源,之前没有该姓存在,始有之,故曰得姓。直接从黄帝本人继承了姬姓,怎么能说得姓呢?黄帝子得姓十四人,有姬姓。则说明黄帝本人不姓姬。因此,张必须晚于姬姓产生时间,最上限也只能是黄帝孙辈,应属于姬姓衍生出的氏。
第三,假定张为姓,也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孙辈,那么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张姓,为何没有再分衍出大量的氏呢?姓氏专家研究发现,今日所见古姓族名号如姬、姜、姒、妫等皆带女旁,虽造字时间不早,但从女可能表明其本原与母系姓族有关。其最初必形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即夫从妻居姓姬,子女属于母族,世系以母方计。氏则产生于父系社会中,因官职、名号、居地、封邑、爵位、昆仲等,而接续其后。如:司马氏、段氏、侯氏、叔孙氏等。众所周知,当今的姓氏,绝大部分是从上古的姓里面繁衍分支出来的氏。春秋战国时期,是氏的爆发期,大量的氏即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由姬姓演支出411个氏,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既然张是姓,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为何就没有衍化出一批氏来呢?除东方氏出自张以外,似乎难得找到几个由张衍化而来的。因此,张作为姓,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综上所述,张家人原本不姓张,本姓姬。秦汉以后,姓氏合二为一,张逐渐被成为张姓,而不称姬姓。按传统姓氏意义来讲,张家人称姓氏的时候,应该讲“姬姓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