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易经·系辞传》
心神和乐、正言守礼、广听断事,为人生经世致用的恒常德行,皆源于《易经》所揭示推演的自然法则。《易》为群经之首,创作时代最早,影响也最大。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乃至医兵农卜各门技术,都不脱《易经》理气象数的深广范畴。
孔子晚年喜《易》,行止坐卧随时翻阅,将竹简翻破多次,这对他学思大成必有帮助。《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及爻变所成的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息息相关,必须前后反复参照印证,才能通彻义理。《易》以乾、坤两卦居首,阴阳相交,刚柔互动,由此生出震、巽、坎、离、艮、兑六卦,并进而演变成其他六十二卦,称为父母卦,又是核心的核心。习《易》不知乾坤,茫然无所得;读经不知《易》,条理不能贯通;不通五经,无法真懂《四书》。由此看来,乾、坤两卦实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与门槛,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
创造力源头在乾、坤
自古以来,《易经》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它的生命力不可小觑。上经从乾、坤到坎、离是自然的演变,乾为天,坤为地,是开天辟地的象征。这个宇宙是怎么开始的?所有的生命存在又是怎样开始的?照现在科技知识掌握的宇宙自然发展脉络来讲,一百三十七亿年前的宇宙大霹雳可能就是开天辟地的起点。很多人说大霹雳前三分钟就决定了现在宇宙扩充前的基本格局。在极短暂的时间点内突破,很多事物在瞬间注定,这种巨大能量的释出,我们从乾卦到坤卦的转变也看得出来。乾、坤两卦六爻全变,可谓剧变。这种变化也叫错卦。卦有错综,乾坤的变化是瞬间全变,而随后的屯卦、蒙卦、需卦、讼卦、师卦、比卦,则是慢慢转变,是相综一体、一体两面,几乎同时具有的一个关系。但是乾坤之间一开始就是极度剧烈、天翻地覆的变化。六个阳爻的乾卦瞬间就能剧变成六个阴爻的坤卦,那是多大的能量!开辟创造的能量是如此惊人,影响如此深远,即便是这个物质宇宙一百多亿年之后的格局,竟决定于当时那一刹那,这个创造就很值得去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三分钟怎么就能搞定宇宙的基本布局?错卦的变化,六爻全变,性质彻底相反,但是相反必相成。乾坤结合,刚柔互济,生生不息,后面屯、蒙、需、讼就这样维系下去,所以我们用开天辟地来贯穿。
因此,讲到《易经》,我们必然要从乾、坤两卦最形而上的宇宙创世开始,从本体谈到运用,从起点到后面长远的发展。如果运用到现实人生中,如组织生活、个人规划,这就与永续经营的架构有关了。永续、就是不管遭遇什么浩劫、挫折、挑战,以乾、坤为源头所涌起的创造力、生命力,足以让我们面对一切、克服一切、化解一切,而且还可以一代一代相传下去。
乾为主,坤为从
任何事物若要永续经营,除了分架构,还要分主从,即乾为主,坤为从。乾卦创造、勇猛、精进、自强不息、无限的开拓力量,永远是带头的,那就叫“主”。可是也绝对需要配套的执行力,把想法落实。你不能老是天马行空,还得“天马行地”。也就是说,在广阔的大地上,要把像天一样高远无际的理想落实到大地上,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展开。所以“乾”一定需要后面的“坤”,“坤”也需要前面的“乾”作为理念的指导,这就叫“从”。
乾主坤从,基本上是这样,少了谁都不行。如果没有坤,乾就一直在天上飘着,无法落实到人伦日用上;如果只有坤,没有乾,就可能盲动,因为缺乏天道天理的指引。所以在封建社会,就有君王、臣民。像《说卦传》就说到,乾为君,坤为众。广土众民就是坤卦的含义。君臣、领导人与民众之间,显然就是一个主从的架构。当然现代社会随着自由开放、多元民主,君臣早已不存在;可是社会上不管什么组织,一定有主有从。就像一个卦都有重要的爻,其他的爻都是围绕这个核心灵魂的爻互动,然后形成这个卦里面爻的错综复杂的变化,也就是主从的变化。
乾为理,坤为势
乾、坤除了主从关系之外,还可以说是理与势。“坤”字左边是“土”,右边是“申”。“土”就告诉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一定要有立足之地,才能建立一个稳当的平台。然后土地上有众生,包括植物、动物、人类。所以在坤卦的时候,能不能包容?与人相处的关系如何?都很重要。坤卦是希望实践乾卦的天理,即自然的规律,这就是“申”。“申”即伸张。我们看基督教的祈祷文,每次年到最后,说上帝多么多么伟大,最后也很实际,也是“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如果上帝的旨意只行在天上,那地上就倒霉了,没有办法普及众生。行在地上就是坤卦,可见务实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了乾卦天理的指导,坤卦务实的实践,从计划到执行都井然有序。
台湾刘君祖先生师从国学巨臂爱新觉罗·毓鋆,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著有《详解易经系辞传》、《完全破解易经密码》、《新解论语》等书。在《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一书中,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帮助读者进入《易经》之门,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