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节解
右手中指领起,四指骈住,中指绷住,使指微屈,手背微弯,如此手方有力。其运也,小指要拥无名、中、食三指,皆由小指掌运到大指掌,涉到指肚。
左手叉腰,虚虚笼住,不可犯实。如犯实,转运不灵。左肘屈住,其意形外方内圆。前有眼视,后凭耳听,故耳听身后。顶劲如绳系物,不可上提特过。此势以右手为主,故眼看右手为标准。右肘沉下,右肩松下,肱向前微弯,手项不可软,五指骈住,指肚用力。腰劲下去,左腿委中不可软。左足前钩,用力踏实。左膝微屈二三分。裆撑圆。右足用力踏地,右膝屈,周身合住,不可仰,亦不可直。
引蒙
右手自右肋日月、期门自下而上先绕一小圈(绕圈者,设势故也,不如此恐犯直率)。然则徐徐上行,愈慢愈好。慢则可以用心,细思其所用之劲由何而起,由何而止,且亦匀停。运行之路,由日月过肩髃并囟会,下入肩髃,斜缠以至五指之肚。右手运时,高不过顶,低不过鼻。
肱微向前屈,不可过,过则气存在肘,不能行至指。亦不可不及,不及则直而无力。故用合劲,要得中。气由心发,顺其自然者为劲,否则为横气,为逆气、斜气,与中气相反(不偏之谓中)。右足随右手,亦先由右向左绕一小圈,随右手徐徐向右运行开步。步因身体大小二三尺许,与右手一齐落下。足跟大踵先落地,依次前落。右足成八字形,足趾用力抓地,涌泉一实落下去,足心一虚,趾与腓、踵方用上力。左手由前而后向外倒转一圈,复转至左肋下,叉住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左肱屈住,形成外方而内圆。肘尖向前合,与右肘呼应。左足微向前钩,与右足合劲。两膝亦合住,腿肚意往外掤,式式皆如此。手、肩皆相合,胸向前合,两股由外向里合。裆要开圆,腰劲下去,屁股微向上泛起。势既成,气仍归丹田。
右手由心往下至丹田运起,到眼平,向右开去,伸展中微屈,中指落与眼平。运时中指由左肋上行至肩,涉入臂,斜缠至消泺,过青龙渊向外缠至四渎、三阳络,转缠至阴郄、神门,分行五指肚。其劲由肩过肘、过手掌,涉到手背,经小指到五指肚。指向前合,腕向下侧,股肱皆用缠丝。右肱劲由肩井向外斜缠至指。右腿劲由足大趾背缠至足腓,过足底涌泉穴,向内滑骨斜缠逆行而上,由股入丹田。左肱劲由肩臂逆缠斜转至指肚。左手由下向外而上,逆行过目、鼻,由心口落下,叉住腰。右足不动,亦是倒缠劲,由足小趾过足背,由外向里缠,经股自下向上归丹田。此势右半边皆是顺转劲,左半身皆是倒转劲。如此不背不缪。其运行,手足一齐发动,上下相随,一气贯通。右手展到九分程度方停。然形势停,其中之意不停,必使神气贯得十分充足。此处最难形容。其中神气足与不足,惟自知之,惟高人识之。运时得慢且慢,慢至十分,功夫纯熟,自然快如闪电,灵敏无比。以胸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然有势斜倚,斜倚之中,存有中气为主宰。
凡手足运行如前势同,开合无二。必使精神团结,盈聚不散。至于眼神,看在右手中指,中指落与眼平。肩膀骨节不开,则胳膊转动不灵;胸合不住,则横气充塞,转动多滞;裆开不圆,则旋转不随。由此,上、中、下三节皆不可忽略。顶劲不领,则身如麻绳,不能自主。顶劲是何物?乃是心中一念之正气上充至顶。顶劲由百会穴、涌泉,提到会阴、脑后,由后脑顶以下、项中两部筋间下至长强,其意上下竖起。不可过,过则项硬;不可不及,不及则向前倒;得其中而已。
右手为主,左手为宾。右手属阴,其运动则为阴中之阳;左手为阳,形其屈,屈则为阳中之阴。阴阳互助,根不可分。两橛自指缠渊腋,是引进(引进者,诱而进。吾以尽其气也)。劲由内向外缠,至指中,是为阳劲,即击搏之劲。有先引,引足而后击之。有功夫者,即引即击。于此,足于不足,微是阴阳之妙。
拳之一道,自始至终,有进无退。其进,进自己者,实本乾道中间分数十节,而其机未尝或息。有时虽有似退之形,其实是为进设势。及是进,故进,退亦进也。所谓欲取先予者是也。每日昼夜循环不息,拳之运动亦犹是也。凡一势之末,看是停止,运之机,微而又微,以足其神。断不可以此势未终,即运下势。切不可即急。苟且之事,是之急躁之心为之也。孔子曰 “欲速则不达”,是急躁之谓也。
心气图
心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浩然之气。人之一身以心为主,心在胸中如何运转,则周身皆随之运转。故外之形,亦莫非由内所发。此势心气初发,先向右,次由右向左,复回向右,以舒其气,心气即内劲也。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