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日 节 气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的8月23日前后(约8月22—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中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处暑,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必要时戴上口罩。
(文章摘选自《百度百科》《天气网》《中国天气网》)
下一篇
风水朴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