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创造的八卦图只有符号没有文字,因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几千年来,后人不断的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逐渐形成了《易经》,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这三部经最大的区别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连山易》《归藏易》渐渐残缺不全了,而能够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那么《周易》是根据什么对六十四卦进行排序的,这种排序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卦有次序
大家如果用心去看《易经》,你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让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根据自己的见地,根据自己的胸襟,根据自己的涵养来做不同的诠释。所以每一个人讲《易经》,多少会有点不同,我们都应该加以尊重。
太极
伏羲氏一画开天辟地,这一话画叫做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六十四卦就是八卦彼此这样子重合起来,配合到最后一共就有六十四种状况。但是,六十四种变化所产生的卦,怎么去安排它们的次序,也是经过一番混战。
在《连山易》中艮卦排在第一卦,艮即是山,在当时天地之间最高的就是山,且山势连续不断,他希望这个朝代能够像山一样的连绵不断,所以他就把艮卦排在第一卦,合情合理;《归藏易》把坤卦摆在第一卦;《周易》把乾卦摆在第一卦;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慢慢形成一致的想法,认为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历史上,《易经》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广为流传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为首的排序方式,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门做了《序卦传》,那么《序卦传》是如何解释这种排序方法的呢?
《序卦传》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样一卦一卦排列下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
《序卦传》第一句话: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就是乾坤两卦,所以实际上一出来就是两个卦,不是只有一个卦。天地生万物,乾坤是易的门户,天地的功能就是创造万物。那到底是创造论,或进化论,还是演化论,那是西方的思路的问题。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它是同时存在的,它既创生又演化,又不停的进化,有进必然有退了,不可能一路进,因为进退它是一体两面的。譬如说我们中国的民族性叫做能屈能伸,这个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呢就是乾。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只要有机会,你就要抓住,只要有能量就要发挥,可是当环境不许可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你就要像坤卦一样的厚德载物,像坤卦一样的逆来顺受。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是讲两句很矛盾的话,比如自强不息,逆来顺受,合起来就叫做能屈能伸。
你读卦的时候,凡是看到一个字,你就要想到相反的那一面,然后把两个合起来,你就可以得到它真正比较全面性,比较周到的一个意思。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孕育了万物。所以,乾坤两卦成为《周易》的开始,然后乾卦的六条阳爻和坤卦的六条阴爻互相交错,从而生出其他的六十二卦。那么天地之间的万物是怎样繁衍的?而乾和坤之后的屯卦和蒙卦又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呢?
《序卦传》第二句话: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盈”字很像“孕”字,表示天地孕育万物,而充盈满了天地之间的,也不过是万物而已,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就叫天地。第一句话,有天地,就是把乾坤合在一起。第二句说了这么好几句话,就在讲屯、蒙两个卦,合在一起看。你看原始人类,他们一开始都是从出生这个难关去感受到生个小孩子很难的。
当你看到屯卦的时候,会想到人的出生很难,怀胎十月,而且生产还有高度的危险。其实你如果舍身处地去想,一根小草要钻出地面,实际上跟人类怀胎十月,经历生产的危险和辛苦那个程度是一模一样的,很多人没有办法将心比心。我们看卦象,我们想道理,一定要将心比心,人跟草是一样的。草的艰难,草的用心,草最后突破泥土的时候,跟人怀胎诞生那个程度没有差别的。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去了解,万事开头难。
万事起头难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要告诉你,你不要以为说你出来以后就会一通万通,你一辈子就没有问题了,不是,而是一岁有一岁的问题,两岁有两岁有问题,随时给你问题,那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屯卦的万事开头难,但同时要马上看到与它相综的蒙卦,活到老,学到老。
《序卦传》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蒙者蒙也”第一个蒙是卦名,第二个蒙字是蒙昧的意思。物生下来会蒙,就是蒙昧、幼稚、天真。天真很可爱,但是幼稚是很可怜的,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每个人小孩子天真很可爱,但他到了十岁到了二十岁还那么天真,那做父母真是要急死了。可见每一件事情都要有阶段性的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挂要有六个爻的原因。
蒙就是物之穉也,穉就是幼稚。物一生出来一定是蒙昧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你只有把屯、蒙两卦合在一起,才能够去体会孔老夫子讲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你早上听懂了道理,你就开始脸红,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以前不懂,所以做错了很多事情,夕死可矣并不是说我就去死掉好了,而是说我把过去的那些错误当做昨天晚上已经死掉一样,我现在开始新的生活。
人屯了以后要蒙,而蒙了以后会再生一个新的屯。人随时要过新生活,为什么叫做新生活?就是我以前那一套不对,我要丢掉,然后我要开始更新我自己的生命。其实很多人他会觉得我死过好几次了,为什么?因为那一次那种当我丢脸的啊,恨不得去死的。可是我后来我改变了,我又得到大家的欢迎,我自己也觉得无愧于天地,那我是个新的人出来了。就算一个人他做了牢,我们也希望他在牢里面能够改过自新,出来以后,他重新做人,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这就是屯——蒙——屯——蒙,始终是连续不断的。可以说一生都在做这个循环。
表面看来,《序卦传》是解释卦序排列的,实际上它也是在说明人生的生长过程,母亲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生下孩子,而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蒙昧的,需要启蒙。那么启蒙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序卦传》说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是饮食,饮食之后,他就一定会产生争执,因此《序卦传》又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所以需、讼两卦是同时出现的。需卦就是说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是很难讲,人如果完全没有需求,那个木头人一样是很可怕的,所以需求在某个方面来讲对人生是好的,可是需求经常会过度,欲望无穷,好了还要更好,有了还要更多,那就糟糕了,那就变成人的一种负担,最后就变成痛苦。而且因为资源他永远是有限的,机会永远是不足的,而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越来越大,就变成大家会去抢资源,会去争地盘,就是我们常讲的争权夺利。所以需、讼两个卦也是不分家的,我们把这两个卦合在一起就知道了,当争端开始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去将其消弭于无形,这就是孔子所讲的“必也使无讼乎”。
人是一定会讼的,但是有修养的人,他一方面会未雨绸缪,一方面事到临头的时候,他会退让一步,使本来会争执的,本来会口角的,本来要打官司的,消弭于无形。所以,我们平常讲的,你要节制你的需求这还不够,你还要少惹是非。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忍耐,把忍耐当作是一种美事。为什么?因为如果一想要就有的话,人的欲望就会高涨。然后欲望就无穷之后,就变成贪得无厌,贪得无厌是所有人都看不惯的。其实,这些从需卦里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各取所需一定要加上讼卦的精神,即慎谋能断,盘算盘算,究竟该不该要,该要多少,该什么时候要,该向谁要,如果要了会怎么样,你统统都想得清楚以后,那就必也使无讼乎,把本来会引起争执的,你都消弭于无形。所以,这两个卦合在一起,社会就很和谐,每一个人都比较愉快。
人人都有需求,所以要适当的节制,避免造成需求无度和利益冲突。而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学会谦让和忍耐,从而做到无讼,这就是需和讼的意义。但是如果事情处理不当,发展到了必须要讼,而讼的结果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序卦传》又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因为你一个人骂不过人家,你就叫几个一起来骂,骂没有效就开始打,然后就兴师动众。故受之以师,师什么?是打不赢,骂不赢,打官司输了不服气,那就开始靠武力来解决问题。师者,众也,就是大家为一个目标共同去卖力,甚至搞到流血,那就叫师。兴师动众就叫师卦,师卦有一个必要的原则,即出于为民除害才可以兴师动,如果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把一帮人聚众起来去使得社会不安定,那就不叫师卦,那就是叛乱,它跟出师有名完全是相反的。而比卦也要小心,志同道合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志同道合去欺负弱小、霸占财富、把所有的机会都垄断了,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志同道合一定要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为民造福,师卦为民除害,比卦为民造福,可见,我们所作所为都是为大众,而不是为私人,这样各位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少主张个人主义,我们所采取的是对大家有利的,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做出发点的,这一点我们从《易经》的卦象里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师卦是物以类聚,就是气味相投的人会结成一个小团体,搞一个小组织。可是比卦却告诉我们,难逢知己,相识满天下,但是知心有几人。亲比的那个对象不但难找,而且要很谨慎。
《道德经》有言,众必有所比,就是我跟哪些人比较志同道合,哪些人虽然我现在跟他在同一个团体里面,但是我还是跟他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迟早是要分开的,所以他会在这里面比来比去,比来比去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圈圈里面还有小圈圈,小圈里还有更核心的圈。
举例:我是问过最少几百个总经理,我说你是领导,你是喜欢把你的干部领导的一视同仁,还是领导的有差别在,几乎大多数人都是说一定要有差别在,他说如果我一视同仁,讲起来很好听,但是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通通跑光光。你必须有大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黄圈圈,碰到危险的时候,外面那几圈都跑掉了,最起码那个核心的团体还会巩固我这个领导中心,我相信这是痛苦经验所造成的,但是这不是道理, 比较完整的是什么?就是我刚开始当领导时候是一视同仁的,因为我对每个人都没有深入的认识就不存在偏见,但是慢慢的会发现这里面哪些人对这个团体表现的好,贡献的多,我就拉近一点,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同乡或者老同学或者亲戚朋友而得到重视,我纯粹是以公为出发点。所以同样的比,一个是私的比,一个是公的比,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无论是师还是比,都不能用来谋私,而必须建立在为公的基础之上,这才符合《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而人们常说的师忧比乐其实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那么如果把师和比这两个卦融合在一起,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把这两个卦合在一起想,你就想出什么呢?叫做不打不相识,天下为一家。中国人好像对外人都很客气,对自己人他反而很不客气,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从《易经》里面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我们对自己比较严,对他人比较宽松,这就是中国人的比。
《序卦传》说,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人类他比对的就是你找不到少数志同道合的人,你一定会有些储蓄,看搞企业的人,这就是最清楚的。你要创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一个人照顾不过来,除了摆地摊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因此你就必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分工,因为一开始就明确分工,万一搞错了怎么办?只有大致上说我们共同来创一个事业,好不好?大家说好到进来以后,我们就开始比来比去,那自然有人又进来,有人又出去,这叫做磨合,磨合一段时间,你就要定下来了,定下来就开始有产品,就开始有储蓄,就开始慢慢累积你的经营的资本。
今天我们的卦序只是讲到我们曾经分析过的那八个卦,每个卦都是环环相扣,都有它一定的产生的原因,接下去都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一个作用。下一单元我们就要进入后面的几个卦,从小畜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