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追根溯源
中国汉字有十万之多,常用的汉字也才七千多个,汉字的含义千变万化,诗词与对联一脉相承,书法与国画同宗同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对联讲求言简意赅,平仄协调,工整对仗,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对联扮演着不可缺失的角色。那么,我国从何时开始兴起对联的呢?
图片来源网路
原来最早在秦汉以前,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有悬挂桃符的习俗,什么是桃符呢?据传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符上,悬挂在大门两边,以驱邪驱鬼。那时家家户户都悬挂桃符习俗,传承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老百姓才开始在桃木板撰写对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公元964年,五代后蜀主孟昶命笔题写桃木板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传世第一也是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
图片来源网路
宋代以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家,过新年时悬挂春联已成约定习俗,宋朝诗人王安石那首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懂得人们挂桃木板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后来春联的出现和桃符密切相关,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定都金陵后,每到除夕前,就命达官和士大图,在自己宅门上题写春联一副,皇帝微服出巡,到各家门前鉴赏取乐,风闻皇帝喜欢对联,坊间文人雅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也在那个时期,民间开始慢慢风行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来题写对联,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在寻常老百姓家的题词都很寻常无奇,自古以来,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对联成了千古绝唱,常常为人津津乐道?
全盛时期的千古绝对
对联传承到清朝时,已渗透和流传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涌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传承了贴对联的习惯,明朝年间,对春联对子已到了全盛时期,据说朱元璋曾经和大臣刘伯温对对子,出过一副千古绝对,想知道对了什么对联吗?
朱元璋
话说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来了雅兴,命人传来了刘伯温。刘刚好有要事禀报,皇帝听到一半,脑海里突然灵光乍现,给刘伯温出了个上联对子:“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伯温何许人也,他精通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尤其以诗文见长,12岁便考取秀才,父老乡亲皆视为神童,见皇上出对子,稍作思考就对了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千古绝对磅礴大气,工工整整,面对朱元璋对子中的试探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表明了对朱元璋的忠诚,明确了自己的为臣之道,同时,尽显为君为臣之道。
明朝另一副对联,流传到今天,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你知道是哪副对联吗?
真正的千古绝对就是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题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今在无锡东林书院大门还可以看到这副对联,顾宪成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这在当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后东林书院便成为全国人才聚集地和国事议政中心。历年来对推动社会文明和文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锡东林书院
顾宪成是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首领,著有《顾端文遗书》等著作,在明末万历年间,曾任过宰相,为人刚正不阿,性格耿直,他的思想核心关心世道人心,具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精神,他视恶如仇,不媚权贵,由于谏言不当,当时在立储方向与神宗意见相左,被神宗削去官籍,革职遣乡,由于顾宪成在学术界和政治界均有很高的声望,慕名前来学习交流的人很多,历经艰辛,便开办了东林书院,他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就是要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东林书院着实为明朝培养了许多忠义人才,将这副千古名联挂于东林学院门上,影响了世世代代华夏子孙。
骂人不带脏字的对联
对联究竟有何魅力?为什么自古以来无论上至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下至妇人孺子,乡里巴人,无不对对联喜闻乐道,因为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尤其是对思想深浅、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太多要求,皆成对联。对联同时也是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的文学载体,直到今天,对联依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发挥其颂时抒怀、扬善抑恶的作用,你对历史有一些千古流传的骂人不带脏字的对联又知道多少?笔者捋了一捋,跟大家分享几则对联骂人不带脏字的传奇故事。
李白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那年,附近有个胡乡绅60岁大寿,大摆宴席,宴请了全城富户乡绅才子佳人,李白跟随老爹也去了,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行为举止还是毛头小子,还像个孩子,不拘礼法,便想让他当众出丑,教训教训李白这小子以后做人要收敛一点。
图片来源网路
刚巧大堂一边墙上有一幅画,画里有一个老神仙抱着一个大酒坛,睡在石岩上,坛口朝下,酒体生动地正在“咕咕”往外流,老神仙斜躺着,手托大头,不知是真醉还是假睡。
胡乡绅对着画,胡乡绅傲慢地对李白说:“久闻贤侄才高八斗,我今有一上联,请你对下联。”说着便摇头晃脑念道:“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个睡”。
李白想了一下,就指著胡乡绅胖墩墩的身体对道:“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乡绅挺起大肚站在人群中,模样格外滑稽可笑,全场乡亲见此情景哄堂大笑。
胡乡绅当时就脸红脖子粗,一时语塞,酒后,胡乡带着大家在自家花园散步,刚好有几只毛毛的小鹅正在荷花池中戏水,见此情景,胡乡绅一拍大腿,又对出一联:“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图片来源网路
李白哭笑不得,知道他在指桑骂槐,但是他没有生气,不疾不徐地想了想,这时,一众人又来到了荷花池边,见一只乌龟贼头贼脑地东张西望,李白摇头晃脑大声对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众宾客听了笑得前俯后仰,而一旁的胡乡绅可是气得直吹胡子瞪眼睛,一脸难堪。这胡乡绅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借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文采”,也打击一下毛头小子李白,无奈硬是没占到便宜,而且还惹得一身骚,哭笑不得!胡乡绅知道自己的确不是李白的对手,从此,将李白捧为座上宾。
据民间传闻,明朝时有一位地主,胸无点墨,仗着自己有财有势,在乡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整条村子的人敢怒不敢言,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赴京赶考的秀才,经过这条村歇脚在一户村里人家,听闻此事,气愤难当,于是便想替村民出口气,刚巧地主听闻有秀才来村里,其时儿子结婚,便想出重金让家人去请秀才他来写对联,当时这位秀才赴京赶考需要盘缠,正中下怀,这可是一举两得,当时就提了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地主有点不悦,什么跟什么,这也是对联?正想着让管家对秀才胖揍一顿,刚好秀才下联又写出来并念道:“孝悌忠信礼义廉”,地主听后喜笑颜开,看到这副对联非常开心,便付重金送走了秀才,一家人喜滋滋把对联挂了上去。
图片来源网路
这一挂,那段时间,村里的人经过地主家门口,总是对着对联指指点点,每个人笑得非常古怪。很明显,这是一副暗藏玄机的数字联,顺字数里少了一个“八”字,内涵“忘八”,古代都是谐音。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则是引用《论语》里的八德,少了“耻”,所以古人也理解为“无耻”,当时被有点学识的村民发现了,就嘲讽“王八无耻”。
当时地主蒙在鼓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连孩子们都知道了,经常对着地主家嘲笑,地主不解,后来请来好友解读后才懂得其中的含义,知道后异常愤怒,一把扯下对联,准备想要找到哪位秀才发泄自己的愤怒,但听人说那个写对联的秀才,早就已经赴京赶考了,过了不久,传闻秀才已考取了功名,准备做官,这位地主吃了暗亏,自然不敢声张,毕竟民不与官斗,这场婚礼的喜联也就成为当地最大的新闻笑点,一直流传到今天。
清末,传说八国联军对清朝发起了疯狂的侵略战争,清朝无力抵抗,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
图片来源网路
有一位日本代表,略懂中文,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傲慢对清朝代表说:“我知道你们国家喜欢做对联,我出上联,看你们能否对上?”清政府代表们暗骂道:不自量力。
图片来源网路
日本人用僵硬的中国话对出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琵琶琴瑟”共八个“王”字,寓意八国联军,趾气高扬的八国帝国主义分子听完纷纷狂笑起来。面对帝国主义的嚣与放肆,令代表们义愤填膺,其中有位代表猛然站起来,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朗声念道:“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顿时语惊四座,引起谈判桌上一阵慌乱,着实骂得够狠,实为骂人联中的天花板,“魑魅魍魉”是传说中的四种妖魔鬼怪,对的格律平仄严谨,下联对仗工整,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就是“小鬼”,犯边指出帝国主义屡屡侵犯我国主权的事实。其他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恶气;各国侵略者听后个个愕然失色,哑口无言,对联用于外交场合,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看到还是解气。
结束语: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其极深厚的文化内蕴.对人文以及人际关系的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联是我国传统国学,但比国学更通俗,对联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却比其他的民俗更文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是一篇文章就能概括得了的,它是一种文化传承,用来骂人就不可取,期待咱们现代人也能创作出超越古人的千古对联。
上一篇
如何正确判定八字的格局
下一篇
输入生辰八字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