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本文所有内容均无传播封建迷信思想之意,仅发表个人对于《易经》的浅显解读。】
全文5000+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目录已添加——各位客官请慢用
引言:占卜的吸引力指南
占卜源于人类社会的巫术时代,而在当代民间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从古至今,虽然占卜的形式各有不同,但人们对于卜卦问事的热情却从未消退。举个栗子——
你是否喜欢查看星座运势(或者测过塔罗牌)?是否曾目睹亲友在各类寺庙内求卜问签?是否有过挑选“黄道吉日”而后行事的经历?
读者:摄像头、拆、懂?
为什么直到现代社会,人们仍然逃不脱占卜的“诱惑”呢?一般来说,正式的卜卦有两个要点,首先要遵从一定的典籍记述,作为解卦的依据;其次要将卦象嵌入实际经验中,从而针对现实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释和建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占卜对人们的日常行事可以起到两种积极的作用。其一,人类在面临未知的时候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神秘事象的畏惧会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逐渐减少,但“无法把握的未来”对各个时代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占卜产生的结果(无论是否准确)实际上对这种畏惧心理有很大的消解作用。其二,当人们面临“选择困难”时,占卜不失为一种帮助人们认清内心的方法,【占卜结果+主观解读】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决断的理由。因此,很多时候,占卜可以使人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因而使人欲罢不能。
那么,卜卦问事“科学”吗?——很多读者一定以为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不过,依据笔者在过去一年的多门课程作业中研读《周易》的体悟,如《易经》等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述的卜卦问事,其在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意义远非“迷信”二字所能概括。
如果你也对易经八卦感到好奇,如果你也想深入“占卜”背后的思维逻辑与哲学奥秘,如果你也想围观依据《易经》卦象进行打卦和解卦实践的一次尝试,如果你也想掌握简易的卜卦方法(仅供娱乐)——
就请品尝本文吧!
一、易者,变动也
人常言的《周易》其实包含了《易经》和《易传》两部典籍,可以说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代表作。《易经》约形成于殷周之际,本为卜筮之书,而《易传》是诠释《易经》的著作,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从古时起学界便有质疑《易传》作者的诸多论说,这里不再过多论述。下文对《易经》之思想内涵和各类卦象的分析,除参考当代学者的解读外,主要联系了《易传·系辞》的部分文本。
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了解《易经》呢?中国古代典籍对《周易》的青睐是毋庸置疑的:儒家以其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之首,道家以其为“三玄”(《老》《庄》《易》)之一。《易经》所包含的卦象爻辞,可以对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产生一套独特的解释,而这套解释在思维方式、人生哲学、政治理想等各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甚至直至今日的文化中国。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对《易经》有至少是浅显的了解,那么他将得到一个不错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中国文化圈的机会。
易者,变动也。许多人在占卜时渴望得到一种确定的预言(当然这种预言最好有一个有利的倾向),这当然无可厚非,并且在本文开篇所讲的社会学意义上,可以对人们“开始行动”的过程产生积极作用。不过,以《易经》解读为依归的卜卦问事,所得的结果却并非不可对抗的命运终点,而是所问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简单来说,发展得当为“吉”,发展不当为“凶”,所谓吉凶的卦象,更像是启示人们下一步如何动作的箴言,旨在指导人们“如何行动”的过程。本文便将从“通变”观入手,分析《易经》卦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政治理想。
二、当动则动,守正如一
杨万里在《诚斋易传》中指出,《周易》不仅讲“变”,而且讲“通变”。“变”是就客观事物的变化而言,“通变”则是指人们主观上的应变之方。客观事物的变化,有得有失,有治有乱,并不尽如人意。圣人为此感到忧虑,因而研究使现实符合于理想的通变之道。
“变”是《易经》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易传·系辞》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八卦之中,万物之象已经具备,每一卦有三爻;八卦成列,两两相重,每一卦就有六爻,进而有六十四象,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原本的八卦,其重点在象,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象;八卦相重,生六十四象,其重点就在爻,爻之两性与组合赋予了卦更多的变化,使推演的万物之象更为丰富。又曰:“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刚对柔,阳对阴,宇宙中阴阳两性相推相揉,激荡处就像礁石与波浪相击,角力处正如拳头与掌心相推,变化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了。系辞于卦爻之下,对“刚柔相推”产生的种种变化之象做出判断和解释,那么反观万物如何运动,人面对这种变化又当如何行动,也就有所依据了。
《周易》之“通变”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上古时,“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传·系辞》下 第二章)到神农为止,人王着力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此后黄帝、尧、舜则致力于分理社会结构,使人类文化不断适应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就是“通其变”“使民宜之”的道理,其中体现了《周易》的“通变”思想——此道穷尽则必须做出改变,应时而变才能长久。商汤和周武王曾分别革去旧政,《易传·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战国时商鞅曾变法舌战群儒所言“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史记·商君列传》),说的也是“通变”的道理。
不过,《周易》并非一味地强调奋发有为的主动性,所谓“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易传·系辞》下 第一章),在事物变化不停之时,每一动都会产生吉、悔吝(稍好于凶)、凶的结果,因此做出变动时要谨慎考量;又曰“吉凶者,贞胜者也”(《易传·系辞》下 第一章),贞者,守正如一,虽时刻身处变通之中,但心境沉妥、抱定其道,自然超然于动静,也就超然于吉凶了。“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易经·彖传·乾》)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
此动静吉凶之理,强调的是当动则动,守正如一。“顺天应时”,在得当的时候做出相应的改变;但从始至终要坚守本心、抱定其道。于个人、社会、国家,均是如此。
三、简易打卦:原理及演示过程(仅供娱乐)(一)卜卦原理:
在进入打卦流程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些《周易》求卦之法的原理——这本质上是一种数学和符号学的集合。《易传·系辞》以“天地之数”揭示演易之法经传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部分参考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data-url="" data-="3" data-draft-node="" data-draft-type="" data-="本文介绍的演易之法主要参考廖名春:《经传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部分参考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data--="white" data--="ztext--">: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易经·系辞》上 第九章)
这里的天地就是阴阳,在一到十的数字中,奇数是天数(阳数),偶数是地数(阴数)。以《易经》之理求卦其实并无定法,只要契合其阴阳卦爻的道理即可。古人以龟甲占卜,其兆位有头、腹、尾(见《史记·龟策列传》);以蓍草占筮,其爻位有天、地、人之“三极”或“三才”。上引《系辞》的第二段中记述的方法,应更近于筮,其实质就是数学计算。在这个方法中,计数所用的道具可以是蓍草,也可以是竹棍等等。
上文《系辞》中的筮法原文看似难解,其实要紧的步骤只有“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均不脱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太极是指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状态,由此产生阴(--)、阳(——)二爻,是为“两仪”;阴、阳二爻相交之后得到老阴(两个阴爻)、少阳(上阳下阴)、少阴(上阴下阳)、老阳(两个阳爻),此为“四象”;四象再与阴、阳二爻相交之后,就可以得到乾、兑、离、震、巽(音讯)、坎、艮(音亘)、坤八卦。
筮的计算有三个要义。其一,需要用实物测算,因为实物测算本质上是概率问题,与人的主观意愿无关;其二,需要在实物中区分出阴、阳两种要素,以对应卦中的阴、阳两种符号;其三,每一回合必须能够按照一定概率得到阴爻或阳爻的两种可能,六个回合后就可以填满卦上自初上的六个位。篇幅原因,这里不再对《系辞》中记载的四步法做过多解释,此法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且仅为筮的一种方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私信了解详细内容。今天要为大家演示的方法,是较为简单的“掷钱法”,用三枚硬币、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就可以解决,当然,打卦方法仅供大家娱乐,要义在于使大家熟悉前文所讲的卦象生成的原理,以及在解卦的过程中体悟卦象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政治理想。
(二)简易打卦流程:
一卦六爻,六爻所居职位叫做六位,凡阳爻皆称“九”,凡阴爻皆称“六”。
卦名与爻名起卦:
取三枚一元硬币,象征“天、地、人”三才。记硬币的数字面为“3”,印花面为“2”;
每次摇卦时,在心中默念所要卜问之事,然后将三枚硬币同时放在掌心中,扣紧双手摇动,结束后将三枚硬币随意丢落在桌面上,观察此时三枚硬币所代表的数字之和,和是“6”为老阴(若得老阴,为动爻,须变爻为少阳),“7”为少阳,“8”为少阴,“9”为老阳(若得老阳,为动爻,须变爻为少阴)。
如此摇卦,反复六次,得六爻为一卦。若爻中含老阳或老阴,则变爻前的卦称为本卦,变爻后的卦称为变卦。
以“卜问今年最后一个月的考试运”为例:
排卦举例:今年最后一个月的考试运如何?解卦:
通常来讲,本卦显示的是当下面临的问题,是所卜问之事开始时的形势;而变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情发展变动的趋势。朱熹在《易学启蒙》中阐述了“变卦法”(此处不再详述),其中一条为:一爻变,则主要依据本卦变爻辞占卜。对“今年最后一个月的考试运”的卜问结果,所得本卦为噬嗑,变卦为颐,变爻居于四爻位,“九四→六四”。本次解卦的思路为:噬嗑卦辞→变爻爻辞及变动趋势→应对策略
“噬嗑:亨。利用狱。”噬嗑,离上震下,离象火,震象雷,因此此卦强调动势;六爻辞中,初九、六二、六三为“无咎”,九四为“吉”,六五为“无咎”,上九为“凶”,总体形势是往亨通的方向发展的。《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噬嗑是指上下牙齿咬合咀嚼某物,可引申为去除梗塞,努力克服困难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雷电声势,像断案一样,明察事理、求真务实;同时,“六五”和“六二”以阴爻居于中位,尤其是“六五”,五爻位本为阳位、尊位,在这里却显示为阴爻,其实启示我们在处事严明的同时不可过刚,以柔混刚,才可以将事情处理得平实妥当。
那么,噬嗑卦中的“九四”变爻为“六四”,又是何意呢?我们可以再次回头看噬嗑卦的卦象形状,九四位正如口中的一根异物,是需要咀嚼、疏通的地方,而一旦九四变为六四,阳爻变为阴爻,这根异物就自然与中间的其余三爻融为一体,形成适宜的颐养之态,这一变化在噬嗑和颐卦的卦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噬嗑
颐
《周易》中对颐卦“六四”的记述为:“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六四为阴爻,刚好四爻位本来也属阴,因此六四可以说是“居得其位”,可以自养,同时又与在初爻位上“居得其位”的初九遥相呼应,可以养初九。以上养下就是“颠颐”,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到威严但不凶猛、寡欲少求,才能得到“无咎”的结果,称“吉”。
总的来说,通过对本卦变爻爻辞的解读,基本可以看出在12月的考试运是向亨通的方向发展的,应对策略关键在于“明断”“静心”。噬嗑讲究以雷电之势克服困难,要明断务实,但也要刚柔并济;说明在当下的复习阶段中,应当肯下功夫攻坚克难,将知识梳理清楚,但也不可操之过急,最好劳逸结合,留出静心思考的空间。噬嗑中的“九四”变为“六四”,由阳转阴,形成颐卦,其实含有“堵塞之处逐渐畅通”的趋势,而且六四成吉的要点就在于“自养而养人”,精神集中而寡欲少求;因此,在12月的复习、备考、写作论文过程中,应当静下心来、在一定阶段内全神贯注地解决对应的问题,并且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也要做好协作任务,达到合为一体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结语
所谓卜卦,其实是为了解决某种混沌和犹豫的状态,无论卜问结果是好是坏,它代表的都只是一种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真正的“大吉”,其实是通过占卜去思索自己当下和未来可能面临的状况,进而豁然面对过去,用智者的眼光看待未来,最终悟出对当下的问题和今后的路途的打算。
最后,能读到这里的看官一定是真爱了,笔者才疏学浅,文中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加入讨论~
参考^冯莉:《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 ——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年。本文所引《周易》原文主要参考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本文介绍的演易之法主要参考廖名春:《经传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部分参考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大衍之数五十有五”一句中,“有五”为廖明春先生补。本文“解卦”部分的理论主要参考余敦康:《周易现代解读》,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9月。部分参考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译今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刘轶:《“宜变之爻”与“之八”、“皆八”解赘论》,《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