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周易注本很威望的书 我因为上导师的周易课,最终的作业就是自己选一卦作集注集评的工作。我看到的金景芳的电子扫描本里说的都是品德纲纪,君臣之义,君子小人,可没见什么马克思。他参阅了不少古人的说法比较显着是程传,喜爱从品德纲纪去说明,没有逐字逐句说明是其问题,只说其粗心而已,有时用几乎古人的原话也没个注释,可是悉数说明能全体贯通,显出十分深沉的周易研讨功底和深刻了解,作为现代周易注本的超卓之作和黄寿琪周易译注能够一同彼此参看。爻位的承、乘、比、应联系 爻中的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归于阴位,它们的功用相同方位不同,因而他们时位的善恶也有不同。 第二爻,鄙人卦的中位,也是个小管理者了。四爻,在上卦的最下,紧邻第五爻。第四爻,虽归于高层管理者之位,但因为紧邻第五爻--君主之位,所以阴险许多。而第二爻,远离君主,不为君王所疑,做事易见效。打个比方,第二爻相当于当地官。当地官很简单做出些效果。而君主,也很注重当地的效果状况,因为当地官的效果,联系到民生状态。所以,第二爻和第五爻,是有相应和的联系的。第二爻略微有些效果,就简单受到第五爻君主的注重和夸奖。 但第四爻,相当于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现已不能再上升了,有盛极必衰之象,而他下面许多大臣凶相毕露于此尊位。日夜侍在君侧,但言行有必要慎重,动辄得咎,惊慌失措,故常处在危惧之中。稍不留神,就会连累本身。 六爻中的第三爻与第五爻,同属阳位,可是因为方位不同,其命运也不同。 第三爻居下卦之极,在臣下之位,故多凶害。五居上卦之中,为君上之位,标志高明中正,众星拱照,故多功。所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 所以,阳爻居于阳位,阴爻居于阴位,纷歧定就吉,也要看其所在方位,以及是否居中而定。 而初爻位卑势危,皆当深藏勿进;而上爻位极势危,都应谨防衰危。 从六爻位代表的事物的开展阶段而言,初位为发端萌发阶段,应潜藏勿用;二位为崭露头角阶段,应适当进取;三位为功业小成阶段,应慎重防凶;四位为新入高层阶段,应警惧审时;五位为圆满成功阶段,应留意处盛戒盈;上位为开展终极阶段,应留意穷极必反。这是对六十四卦整体而言,但详细卦还要详细分析。 在六爻之间,因为各爻位次性质远近间隔等要素,还有四种联系要留意。所谓:承、乘、比、应四种联系,是经常要说到的。 凡相邻两爻,如阴爻在阳爻之上,称为“乘刚”,简称“乘”,标志弱者(柔者)乘凌强者(刚者),爻义往往不吉。
如几阴爻都在一阳爻之上,这几个阴爻对此阳爻都可称“乘”。例如,软弱无主见的领导,积极进取的部属。 凡相邻两爻,如阳爻在阴爻之上,称为“承刚”,简称“承”,标志低微者(软弱者)顺承尊高者(刚强者),请求帮助。此时卦义吉凶视详细状况而定。一般两爻阴阳当位者为吉,不妥位者多凶。如几阳爻都在一阴爻之上,这几个阳爻对此阴爻都可称“乘”。 凡相邻两爻,都可称为“比”(比近)。两爻互比,标志事物处在附近环境中的效果与反效果,可通过两爻的阴阳乘承联系加以分析。 在一卦中,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在相应方位上是两两相应的(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对应之爻,如为一阴一阳,彼此交感,称为“有应”;若都是阳爻或阴爻,不能交感,称为“无应”。“有应”“无应”在分析爻象经常用到,标志事物间的调和、统一与敌对、敌对的运动规律。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曾说到:“读书不知要领,水中捞月;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得不偿失。”[1] 前人治学,为求一善本,不吝当衣服卖首饰,一旦得到,便视如珍宝。何者?一部书在传抄排印过程中,常有错讹,有时候过错之多,影响之深,乃至导致学术界耳食之言,一个错字沿用两千年,后人不断附会曲解,为过错来“正名”的现象也是许多的。
在出版业十分“兴旺”的今日,咱们买书更要小心。现在出的书错字之多几乎难以想象,比方杨庆中的《周易经传研讨》[2],作为商务出版社“国家社科基金效果文库”系列中的一本,粗粗一翻居然翻出来一百多个错字,其间李镜池先生的名字呈现次数许多,却没有几回写对的。其他的书错字不多,但作为学术书本,也不算少了,并且多是初级过错。比方金景芳先生的《周易讲座》[3],《坤》六三的小象居然把“含章可贞”印成了“含贞可贞”;上篇心得中说到的《周易译注》也有错字若干。 当然,作为初学者,咱们选书还没有到达搜求各种版本的境地,水平有限不说,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更不要说现在书店里图书馆里能够比较简单地得到的易学书本仍是比较有限的,而咱们却有必要尽力从这有限的书本中依据自己的需求“择善而从”。并且,眼下的书尽管错字多,但这现已是普遍现象,真实难以侈求什么“善本”,只能依内容来选书了。 初学《周易》,燃眉之急是看懂经文,其次则是音义训诂--至少得先弄了解周易经传的根本意义吧?哪怕是粗通概览。前面说过的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就是一部适于在此阶段引为绳墨的“工具书”。其实《周易》的注译著现在许多,书店中能够买到的不下二十种。
不过,其间有许多是“文明普及读物”,未必合适研讨者运用。周振甫先生的《周易译注》很薄,内容并不冗杂,金景芳先生的《周易讲座》文字晓畅又宗旨明晰,陈鼓应先生的《周易译注》广征博引而独成系统,都是十分深化而浅出的注本。不过,相较而言,这几本书应该拿来互相参照,因为它们的解经思路各不相同,内容难度也是深浅纷歧。总起来说,周本《译注》比较省净简练,金本《讲座》比较口语化,这两本都不过于通俗,很简单读懂。黄本《译注》与前两本比起来,注释更详细,往往是归纳调查多家说法才会慎重地得出结论,这样便能够给读者供给更多资料,可是细翻起来,简单使初学者目不暇接。 以上几本之外,余敦康先生的《周易现代解读》、金景芳、吕绍纲先生的《周易全解》。以及刘大钧先生的文言经解传解也都是很好的参阅书。除这些书外还有一些,这儿就不赘述了,总的说来,《周易》自成书到今日现已两千多年,前人对易学的了解和积累是十分可观的,一起也造成了极多的歧义。开展到今日,许多说法现已很好地融合在易学传统中,即便是违背《易经》本义的,也早已自圆其说,蔚为系统了。因而,咱们并不应该独宗一家,或许把一本书当作唯一正确的经典而排挤其他参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