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紫书倘可传,铭骨誓相学。
紫书(紫書)zǐ shū
(1).道经。《汉武帝内传》:“地真素诀,长生紫书。” 唐 卢照邻 《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云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鸟来翔,口衔紫书,集於玉轩。”
(2).帝王的诏书。 唐 钱起 《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 长卿 才。” 唐 刘禹锡 《为杜司徒谢赐追赠表》:“紫书忽降於重霄,密印荣加於厚夜。”——《漢語大詞典》
倘tǎng/cháng《國語辭典》
倘[ tǎng ]连或然、如果。如:「倘然」、「倘若」。《儒林外史·第三回》:「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倘[ cháng ]参见「倘佯 」条。
可传(可傳)kě chuán
(1).可以传后;可以传授。《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2).可以流传。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漢語大詞典》
铭骨(銘骨)míng gǔ
铭刻在骨。形容永记不忘。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君王早朝宴罢,切齿铭骨。” 唐 李白 《古风》之五:“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宋 苏辙 《代龚谏议谢知青州帅表》:“恩深不报,期铭骨以终身。”——《漢語大詞典》
誓shì《國語辭典》
誓[ shì ]名表明决心、矢志不渝的言词。如:「立誓」、「发誓」、「山盟海誓」。《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动告诫。如:「誓师」。《书经·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国语·越语上》:「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副绝对。如:「誓不两立」、「誓不甘休」。受命。《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
相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xiāng ]副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助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名姓。如明代有相世芳。相[ xiàng ]动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名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职官名:➊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学( 學 )xué
学 [ xué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