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并不是一开始就主管水的,而且形象经过了数次变化。
在先秦,龙的形象并不统一。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说:“龙的形象如此易变而多样,金石学家对这个名称的使用也就带有很大的弹性,凡与真实动物对不上,又不能用其他神兽(如饕餮、肥遗、夔等)名称来称呼的动物,便是龙了。”
在《山海经》中,龙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形象,《山海经》中的神有不少长着龙首,但龙首究竟什么样,书中并没有给出解释,而有些又调过来,比如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十四山,其神皆“龙身而人面”。而烛龙名为龙,却长着“人面蛇身而赤”,并不长龙首,这就更让人糊涂了。
而且龙在早期记载中,大部分时候是交通工具。《山海经》里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夏后启“乘两龙,云盖三层”,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史记·韩非子传》中也有“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意思是龙是可以骑上去的。《大戴礼记》里面还规定五帝之一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
唯一跟水有关的记载,是应龙。《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神话学家袁珂推测,应龙可能是助黄帝打败蚩尤部落,又协助大禹治水的某位部落首领。他能治水,但不能降雨,将他和降雨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他居南方,南方本来就多雨,部落民出于对他的崇拜,把行云布雨的本事安在他头上。
因为龙和交通的这种关系,最早使用龙纹装饰的御用之物正是皇帝的车辇。后汉光武帝制作金根车,上面装饰有“文虎伏轼,龙首衔轭,左右吉阳筩,鸾雀立衡。”龙只是其中之一,并不特别尊贵。说明至少在汉朝,我们如今常见的龙崇拜和对龙的刻板印象还没有形成。
龙是什么时候跟降水联系在一起的呢 是在佛教大规模传入之后。佛经中的naga经常被翻译成龙,但其本相应该是大蛇,大鹏金翅鸟每天吃五百条龙,实际是吃了五百条蛇。娜迦在佛教神话中,是一种水属精怪,有宫殿,居水底,喜欢收集财宝。
娜迦在佛教外道神中,就是负责降雨的。《翻译名义集》卷二写道:“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人间屋上作龙像之尔;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 《正法念处经》也写道:“龙王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二种。‘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一切道等龙王,嗔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且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
管降雨,有宫殿,居水底,家里有无数宝贝,没事儿就可以拿出一根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把玩把玩,看着是不是很眼熟
关于龙的形象和神格变化,我推荐施爱东教授的《中国龙的发明》。
上一篇
生辰八字如何测算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