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每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俗话说“冬至大过年”,贺州的客家人格外重视这个一年中团圆的日子,许多在外面工作的亲人纷纷赶回家里过这个节日。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盛于唐宋,流传至今。人们认为冬至这天是阴阳二气自然转换,是上天赐与的福气,这一天贺州客家人会显得特别忙碌和喜庆。
图片来自网络
贺州客家人在冬至这天除了杀鸡宰鸭之外,还要做一种特别食品一一萝卜糍。以庆祝一年的丰收和顺利,而冬季正是萝卜大量上市季节,新鲜脆爽的萝卜成了客家人餐桌上的美食,正应了那句“冬吃萝卜夏吃姜”的饮食谚语。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萝卜糍”是用糯米粉制作,糯米粉揉成的面团没有韧性,轻轻一掰就会一半,一般都是先用糯米粉揉一小团,然后放进开水里煮熟,再把这团熟粉加到剩下的干糯米粉中加水揉成团,揉成既有韧性又有粘性的糯米团。萝卜糍里面的馅料都是些萝卜葱花腐竹猪肉等,咬一口嚼嘴里,既有萝卜的脆又有葱的清香,夹带着肉沫的糜香,舌上味蕾瞬间得到极大的满足。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在莲塘一带的客家人,还喜欢在冬至的前一天制作粽叶糍粑,糍粑也是用糯米粉作团,馅料有甜有咸,适合家人们不同的喜好。粽叶糍粑最大的特点在一一粽叶。棕叶,又名箸叶,生长在广袤的丛山峻岭中,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气味芳香,闻上去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勤劳质朴的客家人用粽叶包糍粑,就是利用其特殊的竹香味和防腐作用,让糯米糍粑存放时间能更长久些,这些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食品,让客家人的身体更健康,客家人的山歌更瞭亮。
图片来自网络
贺州客家人冬至会带上煮熟的整鸡猪肉水果供品前往祠堂祭祀先祖,带去宗祠祭祀的鸡,制作得颇有技巧,整只鸡先摆弄好造型,下锅用水煮,火候恰到好处,鸡煮熟又不会皮开肉绽,鸡的造型仍然保持刚下锅时的形状,鸡首昂扬鸡身盘卧,整鸡带着温热供奉在祠堂里,摆上一些瓜果供品,斟上几杯米酒,插香燃烛,静候着列祖列宗们在另一个世界里酒足饭饱。
图片来自网络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一个民系。是由中原地方南迁形成的一个独立群体,他们大多是中原士族迁徙而来,保存着丰富的中原古代文化和习俗,保持着根深蒂固的宗亲家族观念,纵然飘泊万里,依旧不忘祖宗和故乡。每逢春秋祭祠,清明拜祖,冬至春节,家人团聚之时,长辈们都会手持香火,虔诚地向客家祖先的故乡方向朝天膜拜。
图片来自网络
贺州客家是客家的一部分,贺州客家人大多都是清朝时从广东迁入的,只有少部分来自江西和湖南,他们分布在贺州的两区三县中。汉人崇拜祖先源远流长,贺州客家人也不例外,宗祠是祖先的安息之 所 ,是同族子孙后裔和祖先进行精神交流忆祖奉先的地方,在冬至这种特别的节日里供奉祖先是贺州客家人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那里,香烟袅袅,烛光映红了客家子民们虔诚的脸,在那里,先祖们会保佑客家子孙后裔平安兴旺发达。
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年国家为了减少空气污染禁放烟花炮竹,贺州客家人摈弃了千百年来的习惯,城镇乡村不再有鞭炮震耳欲聋,烟雾燎绕不散的景象,一个崭新的长寿城市一一贺州,在客家人乃至全体贺州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桂东一隅绽放着七彩光芒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