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獒》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维贤,则迩人安。
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题解]
《旅獒》:《尚书·周书》篇名。史叙太保召公奭以西旅献獒,因事陈警戒之言。旅,古国名。獒(áo),猛犬。《尔雅》“狗四尺为獒”。
“志以道宁,言以道接。”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者,说出了古今多少仁人志士的心里话。“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可谓警世之言,无论对那些利令智昏的暴君还是励精图治的明君皆有所助益。
[书序]
西旅献獒1,太保作《旅獒》2。
[注释]
1.西旅:西戎有国名旅者。献:进也,下奉上曰献,致物于尊者曰献。《礼》“馈献不及车马”。
2.太保:指召公奭,周之贤臣,为太保。文王庶子,谥曰康,子孙世为王辅。周召公奭与周公旦,分陜而治,为二伯。召公食采于召,故称召伯。《诗》“召伯所茇”。
[译文]
西方的旅国向周朝进贡獒犬,太保召公奭(因此陈戒于周成王)作《旅獒》一章。
[原文]
惟克商1,遂通道于九夷八蛮2。西旅厎贡厥獒3,太保乃作《旅獒》4,用训于王5。
曰:“呜呼!明王慎德6,四夷咸宾7。无有远迩8,毕献方物9,惟服食器用10。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11,无替厥服12。分宝玉于伯叔之国13,时庸展亲14。
[注释]
1.克:胜也。
2.九夷八蛮:犹言四海。《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古谓中国四境皆有海环之,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九夷,东方之夷。《后汉书》“夷有九种,曰畎夷、於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尔雅》李巡注“一玄菟、二乐浪、三高丽、四满饰、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按]此则满洲、朝鲜、日本,皆古九夷地。《论语》“子欲居九夷”。八蛮,谓南方之蛮,国数有八也。《周礼·职方氏》、《尔雅》李巡注“一天竺、二咳首、三僬侥、四跂踵、五穿胸、六儋耳、七狗轵、八旁舂。”
3.厎:致也。贡:献也,献其土物也。
4.太保:召公奭也。
5.用:以也。训:教诲也。王:周成王。武王子,名诵。即位时年幼,周公摄政,制礼作乐,营东都洛邑,周室之事大成,故谥曰成。
6.明王:圣王,睿智有远见之王。明,清明也。《尚书·太甲中》“视远惟明”。慎:谨慎不苟也。《大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7.咸:皆也。宾:《尔雅》“宾服也”。[疏]怀德而服也。(宾服:古诸侯以服贡宾见于王者。《国语》“侯卫宾服”。)
8.迩:近也。
9.毕:皆也。《诗》“毕来既升”。方物:地方之物产。
10.服食:谓服用饮食也。器用:器具,用具也。
11.昭德:明德,谓至德也。致:致用也。《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传]“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会而通其用也。”今谓切于实用者曰致用。异姓:异族也。《史记》“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12.替:废也。厥:其也。服:犹职也。
13.伯叔之国:谓四海之友邦、邻国也。伯叔,伯仲、叔季,言兄弟相次之先后也。
14.时:是也。庸:用也。展亲:尽亲亲之道。展,厚之也。亲,与“新”同。《大学》“在亲民”。
[译文]
武王战胜殷商之后,达于海内外各国的道路得以疏通。西方的旅国来向周朝进贡獒犬,太保召公奭就此事作《旅獒》以教诲周成王。
召公说道:“啊!睿智有远见的圣王谨慎不苟地践行德政,四海友邦无不怀德而服。无论远近,皆贡献其地方土特物产,有服用、饮食以及各类珍宝器物。圣王以至善之德感化天下并致用于异族邻邦,勉励他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别废弛了自己的职责。再将珍宝美玉分赐给四海的友邦和邻国,以此来加深新朋老友的情谊。
[原文]
人不易物1,惟德其物2!德盛不狎侮3。狎侮君子4,罔以尽人心5;狎侮小人6,罔以尽其力7。不役耳目8,百度惟贞9。
[注释]
1.易物:移易性情于他物。易,与“移”通。物,事也。《诗》“有物有则”。谓有一事必有一种法则也。
2.惟德其物:惟有一心一意地施行德政,并以之为法则。
3.德盛:广施德政也。德,谓德政也。盛,多也,长也,大也,茂也。《易》“日新之谓盛德”。狎侮:轻视慢易也。狎,易也,轻也。《左传》“民狎而玩之”。侮,慢易也。《尚书·说命中》“无启宠纳侮”。
4.君子:才德出众之称。《论语》“君子务本”。 《诗》“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易》“君子以果行育德”。
5.罔:无也。尽:达于极也,尽之也。《尚书·康诰》“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人心:民心也。《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尧命舜而禅以帝位之词。[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道:理也。谓一定之理,人所共由之路也。天道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惟一:专一。[李邕赋]“迈惟一之德”。今称独一无二者曰惟一。精粹纯一谓之“精一”。[朱熹诗]“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允:用也。执中:守其中道也。《孟子》“子莫执中”。皆无过无不及之谓。执,守也。)
6.小人:谓细民也。《孟子》“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7.力:尽其力曰力。如力战、力田、力子。
8.不役耳目:不为耳目所役使也。役,使役也。《孟子》“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荀子》“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汉书》“必将役物以为养,任智而不任力。”
9.百度:犹言百事。贞:正也,正道也。《易》“贞固足以干事”。[传]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去者也。
[译文]
人君不可移易性情于他物,惟有一心一意地施行德政,并以之为法则!广施德政而不轻视慢易。轻慢才德出众的君子,就没有人尽心尽责地辅佐你;轻慢普通的老百姓,就没有人竭尽全力地保护你。不可为声色犬马所迷惑,万事惟求严正。
[原文]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1。志以道宁,言以道接2。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3;不贵异物贱用物4,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5,珍禽奇兽不育于国6。不宝远物7,则远人格8,所宝维贤9,则迩人安10。
[注释]
1.玩:弄也,戏也。丧德:失德也。玩物:以器物为戏弄。丧志:丧失志气也。
2.志以道宁,言以道接:志向以履行天道而得以安,言行以符合天道而得以见。志,心之所之也。道,理也,谓一定之理,人所共由之路也。天道也。宁,安也。《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接,见也。《吕氏春秋》“目无由接也”。
3.功:以劳定国曰功。成:就也,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论语》“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4.贵:重之曰贵,轻之曰贱。《中庸》“贱货而贵德”。异物:奇异之物也。异,奇也。用物:可堪任用之物也。用,任使也。《左传》“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5.土性:地土之性质也。[赵孟頫诗]“良农知土性”。畜:养也。
6.育:养也,生也。
7.宝:珍也,人所保也。凡物之珍贵者皆曰宝,人所爱重者亦曰宝。
8.格:至也,来也。《诗》“神之格思”。
9.贤:多才也,有善行也。《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
10.迩:近也。《孟子》“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安:定也,静也,无所勉强曰安。《论语》“恭而安”。
[译文]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向以履行天道而得以安,言行以符合天道而得以见。不作(反道败德)无益于德政的傻事去损害有益天下百姓的善事,就能功成名就;不看重奇异的东西而看重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实惠的东西,人民就能富足。像犬马这一类牲畜不是生养它的地土,就不适宜喂养,供人玩赏的珍禽奇兽不必在国内普遍地饲养。君王不爱重远方的奇珍异宝,远方的人民自然就会前来归顺,明君能够爱重有善行的贤才,全国的老百姓自然会无所勉强而安居乐业。
[原文]
呜呼!夙夜罔或不勤1。不矜细行2,终累大德3。为山九仞4,功亏一篑5。允迪兹6,生民保厥居7,惟乃世王8。”
[注释]
1.夙夜:早晚。罔:无也。或:有也。勤:尽心尽力,不稍厌怠曰勤。
2.矜:惜也。细行:微小之德行,小善也。细,微也,小也。行,德行也,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易》“君子以果行育德“。言明君施行德政要不吝惜一点点的善行。
3.累:增也。如积累。《宋史》“重熙累洽,帝道攸尊。”大德:大节也。《论语》“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此谓造物之仁也。《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积累善德的结果就是天地万物因之而生。
4.为:作也,造也。《尚书·洪范》“有猷有为有守”。九仞:谓九仞之山也。仞,古以周尺八尺为仞。合营造尺六尺四寸八分。或谓七尺,见《经典释义》。或谓四尺,见《小尔雅》。
5.功亏一篑:篑,土笼也。言筑九仞之山,而缺一篑之土,即不能完成。喻积年之劳,败于一旦也。义近“功败垂成”。
6.允:用也。迪:蹈也。谓践行德政也。《尚书·皋陶谟》“允迪厥德”。谓以赤子之心践行德政也。兹:此也。《尚书·大禹谟》“念兹在兹”。举念不忘之意。
7.生民:生人,人民也。[白居易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保:安也。厥:其也。居:处也。
8.世王:言万世永赖之王业。王,有天下曰王。《孟子》“以德行仁者王”。
[译文]
啊!自早至晚都要尽心尽力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明君施行德政要不吝惜累积(哪怕是)一点点的善行,而积累善德的结果就是滋生万物。造九仞之山,如果尚欠缺一篑之土,即不能完成。以赤子之心践行德政也是如此,只有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天子才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天下。”
《旅巢命》
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题解]
《旅巢命》:《尚书·周书》篇名。旅,陈也。《诗》“殽核惟旅”。周贤臣芮伯,陈武王之威德,以命于来朝谒见之巢伯者。命,教令也。大曰命,小曰令。如言诰命。《尚书正义》“陈王威德以命巢”。
[书序]
巢伯来朝1,芮伯作《旅巢命》2。
[注释]
1.巢伯:殷之诸侯。巢,姓。有巢氏后,或谓殷诸侯巢伯子孙,以国为氏。伯,五等爵之第三等曰伯。来:至也。《论语》“近者说,远者来。”朝:谒见尊敬之人谓之朝。臣见君亦曰朝。《尚书·舜典》“群后肆朝”。
2.芮伯:周之贤臣。作《旅巢命》:《尚书正义》“巢伯,国爵之君,南方远国也。以武王克殷,乃慕义来朝。王之卿大夫有芮伯者,陈王威德以命巢君。”
[译文]
南国之君巢伯,来朝谒见于周王,周贤臣芮伯陈武王威德以教令之,史叙其事,作《旅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