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释字(词)
迷
《说文》:“惑也”。《坤卦·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坤卦·彖传》:“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迷”的本义是指没有指引,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里指臣失去了君主,陷入了迷乱的状态。顺从者没有了顺从的对象就会陷于迷乱的境地,不知何去何从。
灾眚
《说文》:“灾,天火也”。《说文》:“眚,目病生翳也”。《左传·庄公二十五年》:“非日月之眚”。注:“月侵日为眚,即日食”。按:日食犹目之生翳也。
灾为天祸,为不可抗力;眚为人病,咎由己取;灾自外来,眚由己出,故灾眚泛指天灾人祸。
行师
指调动军队、用兵。《豫卦·卦辞》:“豫,利建侯、行师”。
君道
简言之,就是为君之道,即领导之术。君道在于引领,臣道在于顺从。臣子一旦失去君王的引领,就会陷入混乱,不得不自做主张,各行其是,这就是(由臣道)而返君道也。自作主张者,君道也。
释象
《复卦》的卦变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复卦》先变为《豫卦》,然后再变为《比卦》,也就是说,《复卦》最终会变为《比卦》。
在《复卦》中,六五为君,上六为臣,上六依从于六五;《复卦》最终变为《比卦》后,天下易主,《复卦》六五之君退位,而《复卦》的初九却最终成为《比卦》之新君。这样,上九就失去了原来所依从的君王,无所适从,陷入迷乱的境地,这就是《比卦》上六爻辞所谓的“比之无首,凶”。故曰:“迷复,凶”。其主失,故曰“灾”;迷而自失,故有“眚”,故曰“有灾眚”。上六在《比卦》中居坎体,“坎为险”,“险”也是有灾眚的征兆。
《复卦》变为《比卦》,天下易主,上六若改弦更张,顺从新君,则天下无事,否则,必有一战。《比卦》九五爻辞曰:“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其《象传》释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舍逆取顺”是古人田猎的一种规范,就是逆向而来的猎物舍而不杀,顺向而逃的猎物则射杀而取之。这原本是指逆向而来的猎物怕射伤其门面,不能用于祭祀,故舍而不取;后来用逆向而来的猎物象征来归顺者,主动来归顺者不取,故“舍逆取顺”,又有了政治意义。《复卦》变为《比卦》的过程中,《复卦》初九爻一路上行,所向披靡,众阴爻逆向而来,望风归顺,只有上六顺向而走,所以上六成为唯一被追杀的猎物。自己的主子都已归顺了别人,《比卦》上六“比之无首”,陷入了迷乱的境地,故抵抗已没有了意义,逢战必败,故《复卦》上六爻辞预言曰:“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十”是满数,“十年不克征”意味着彻底失败。
所谓“迷复”,就是指失去了引领者,无所适从,只能盲目地被迫地自作主张。臣道以顺从,君道以自主;臣道无所从则返于君道。故《象传》释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义理
失国之臣,累累如丧家之犬,迷而不知所从。往往因为主子的败亡而成为牺牲品。宋代文天祥的遭遇就是这样,其诗作《过零丁洋》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诗曰:“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南宋事实上几近灭亡的情况下,仍坚持抵抗,后兵败被俘,慷慨就义。文天祥、张士杰和陆秀夫都是宋末抗元名臣,三人并称为“宋末三杰”。我们赞颂文天祥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但是南宋在事实上已经灭亡,微弱的抵抗实际已毫无意义,我们尊重并赞许文天祥等不屈就义的选择,也为他们身逢末世的不幸深表同情。
上一篇
痣相女人脸部痣相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