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人们称吕洞宾为纯阳祖师,称其背负的宝剑为纯阳剑,练的剑法为纯阳剑法,吕洞宾一生以纯阳剑法行侠仗义,因此演绎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据《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载:“吕洞宾,唐京兆人。名岩,字洞宾。喜戴华阳巾,衣黄白衫,系大早绦,状类张子房。咸通中及第两调县令,值黄巢乱,移家终南得道,莫测所往。唐诗鼓吹中有吕洞宾诗一首。别号纯阳子,亦称回道人,即俗传八仙之一。又称为吕祖。宋史又称吕洞宾为关西逸人,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数来陈抟斋中云。”
吕洞宾不仅长得高大威武,而且聪悟过人,博闻强记,刻苦好学。
“他广泛阅读诸子百家之书,对儒、佛、道三教经典都有兴趣,对《周易》《道德经》更是爱不释手,他思维敏捷,能将三教理论融会贯通。他记忆力惊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诵上万字的东西,他才华出众,信口成文,顺口成章。”
这为他后来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作官,钻研医学,救死扶伤奠定了文化理论基础,也是他被民众奉若神仙的一个重要因素。
吕洞宾曾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这一点,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无分歧。至于吕到底是“及第”、“两调县令”,还是考试落第,看破红尘,历史上至今争论不休,也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但纵观各种史料,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统一的:“值黄巢乱,移家终南得道。”
无论吕洞宾及第做官也好,落第失意也罢,在时间上都赶上了黄巢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攻州掠府,平县据乡,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倘若吕洞宾当时为官,也会弃官闻风而逃;如果不做官,更会卷入动荡不安的时局中。
正如史料所说的:“晚唐战乱频繁,河东一带大族纷纷迁居岭南一带,大概吕氏也在其中,洞宾避乱到终南山,过清心寡欲的隐逸生活。因而有机会和时间与出家道人如钟离权等人交往论道,最后弃家出走,跻身道家,扶危济贫,实现他匡世救人的意愿。
贰、吕出家后“潜心修行”。《宋朝国史》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可见吕洞宾是一位精通剑术的道人,吕洞宾练的是什么剑法?他的师父又是谁,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在考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道教百问》一书中的说法是接近事实的。书中披露吕洞宾“得遇钟离权,钟离权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法”。这种说法是十分可信的,因为钟离权原是五代后晋朝的一位将军,身怀武功。一个会武功的将军传授剑法,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合情合理的。
1981年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辞典》第401页关于吕洞宾的介绍中,也肯定了上述事实。
吕洞宾学剑之后,刻苦锻炼,“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世以为神仙。”吕总是身负宝剑,云游四方,有时以剑为笔,题诗写赋。对吕的个性,史书没有记载,但从吕遗传的诗文中,可以窥见其刚毅的个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在《剑诗》中是这样叙述的:“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从诗中我们看到,吕修炼高超的剑术,忍受修行的苦劳。凌晨开匣取出银光闪闪的宝剑时,发出“龙嗥”般清亮的响声。即使冰冻三尺,手中剑愈练愈勇,气概豪迈,以剑砍石,火花飞溅,留下蛇一样深深的剑痕。身为一个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出家道人,能凌晨即起,在寒风冰雪中苦练剑法,其坚强刚毅不畏苦劳的性格跃然纸上,让人敬佩。
人都是有追求的,吕洞宾的追求可用一个“侠”字概括。他苦练剑法的目的,正如他诗中后段所写,是为了让“奸血默随流水尽,凶膏今逐渍痕消。消除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翦除邪恶,斩杀凶顽,消除浮世不平之事,便可以实现“上九霄”成神飞仙的目的,一股侠气荡然于字里行间。
在吕另一首《赠剑客》诗中,其刚毅个性和侠肝义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说:“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怀。仗剑当客千里去,一更别我一更回。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吕赞颂除暴安良的侠客,显示了他嫉恶如仇的侠义精神,从他“万里腾空一踊身”的自述中,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剑术和飞腾的功夫。
吕洞宾毕竟不同凡响,在与恶人斗争中,他是非分明,法理有度。他说:“剑有道剑、法剑之别。道剑,出入无形,杀奸以去神散之法;法剑,世俗共睹,治人以技艺。”我的理解是,吕氏所谓的“道剑”,就是面对恶人,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法。
以“无形”的精神思想上的情理法去教育说服恶人,劝其改邪归正,停止作恶。所谓“法剑”就是面对冥顽不化的恶人,以飞剑利刃坚决斩杀之,除恶务尽,以维护人间正道,保持百姓的利益。
叁、吕洞宾“精通剑术以除恶”,难怪国内众多道观中都有吕背负宝剑的塑像,《吕祖志》一书的卷首,也绘有吕背负宝剑的绣像,他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三遁剑法”。
在《道藏》一书中,说他“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从这一段隐晦的语言中,我们看到,吕洞宾对天遁剑法已经给予了补充、发展、更新。
他所练的剑法,已不是入道时的“天遁剑法”,而是经过创新了的剑法,是在“天遁剑法”基础上创新了的剑法,吕当然不能更改“天遁剑法”的名字,当时社会不允许他那样做,因而才出现了史书上吕洞宾“改剑术”的文字记载,吕曾“数来抟斋中”。陈抟作为道家后起之秀、吕氏的道家师友当然不会错过向吕学剑的机会。
吕洞宾更新了的剑法才在弟子中一代代流传,弟子为了纪念这位剑术大师,索兴将吕传授的剑法更名为“纯阳剑法”。这就是“纯阳剑法”发展至今的由来。
说“纯阳剑法”是在“天遁剑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非杜撰。
我们从“纯阳剑谱”所载的剑术名称中,可以看到“天遁剑法”的影子。武术界有一个普通的常识。无论拳术还是器械套路,其名称与套路动作内容是相应相合的。
如“通臂拳”。通臂,两臂相通的意思。其内容则是两臂相通,放长击远,大开大合的动作,充分显示了“通臂”的特色。
“青萍剑法”其“青萍”意寓浮萍飘荡,忽东忽西,捉摸不定,正应合了剑术动作飘忽不定、声东击西、变化莫测的特点。“八卦剑法”套路中步法路线皆走乾兑离震巽坎艮八个方位,突出了八方拒敌、攻防严密的特色。“天遁”的天,指最高的、绝妙的、无与伦比的;“遁”指逃遁、躲避、隐形。
体现在套路中,则是巧妙地躲闪、伏藏、逃遁动作。而“纯阳剑法”中恰恰有类似的动作,如“外过门剑”、“献手埋伏”、“旋风剑”、“诈献铜桥”等招式都是一些快速躲闪、伏身隐藏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天遁”的特色。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动作,在任何剑法中都不曾出现过。其动作奇特、罕见,绝不是后人可以编造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定“纯阳剑法”与“天遁剑法”的血缘关系。
“纯阳剑法”中融入了吕洞宾一生刻苦研练、战胜邪恶的心血与经验,是一套突出攻防搏击、独具特色的实战传统剑法,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
上一篇
重阳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