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虽然历史悠久,但时至今日,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的节庆了。三伏在古代也是颇有旧俗的,有关三伏的饮食习俗,老辈人总结了很多的经验,以通俗易懂的老话俗语传承下来,如“头伏萝卜,二伏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等等。那么,农村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是啥道理呢?
头伏饺子二伏面,这主要指的是北方的伏日饮食习俗。伏日吃面由来已久,据考证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北方一些地区流传,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了恶月的边,所以要“六月伏日食汤饼,以辟恶”。因此,人们会在伏日里将新小麦磨成面,做饺子或两汤吃,加上伏天的炎热,让身体出些汗,以驱除病邪。
之所以头伏吃饺子,除了上面的原因,也是因为过去农村物资比较匮乏,入伏的时候恰逢新小麦收割入仓不久,粮食相对充裕些,加上当存在“吃好不如饺子”说法,村民一般会利用入伏的机会用新面做饺子,全家美美吃一顿。这既是头伏吃面辟邪习俗,又以饺子形似元宝,伏又与福同音,故头伏吃饺子有“元宝藏福”寓意,也有“抢头福”的说法。
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
民间一直流转“热在三伏”的老话,三伏天是一年集中炎热的时候,一般来说人们在此的脾胃功能会减弱,从而表现出没有食欲的样子。那除了吃饺子和馄饨,在三伏天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呢?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易与热结而湿热交蒸,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在食补时,以下几点十分有益。
1、瓜菜清热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
2、酸能生津
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
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等。
3、多食鱼类
各种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也有其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如鲫鱼汤祛湿,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4、多食豆类
宋代医著《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
“三豆汤”取上述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一周喝两次。
5、温补肉类
三伏天气温高,人很容易疲倦和食欲不振,因此适宜吃点温补的食物,这样可以保证营养均衡,抵御炎热天气来带来的身体不适感。
夏天是羊肉热销的季节,尤其是很多人喜欢撸串喝啤酒,还有就是喝碗羊汤,以便于排除体内的湿气,羊肉可以说是三伏天里的温补佳品,因此有“伏天常吃羊,不用看郎中”的说法。
美食推荐:羊肉饺子
所用材料:面粉500克,羊肉馅适量,胡萝卜1个,大葱适量,花椒水少许,盐适量,酱油半勺,花生油2勺。
做法步骤:
1、羊肉剁馅儿备用。这个季节的韭菜和芹菜味道都不好,所以包饺子最好不用。
2、羊肉馅中加入花椒水搅打上劲,然后加入酱油,盐,葱末,姜末搅拌均匀 ,最后加入花生油拌匀。把胡萝卜用擦丝器擦成细丝,用刀剁几下放入刀羊肉馅中搅拌均匀,饺子馅就调制好了。
3、饺子皮擀成中间略厚,边上略薄的饺子皮,这样的饺子皮包出的饺子皮厚薄一致。
4、拿一个饺子皮,放上馅料,馅料的多少随意即可。两手捏紧,饺子就包好了。
5、大一些的锅里放入水烧开,煮上饺子,用勺子轻轻的推动,这样饺子就不会粘锅,盖上盖子煮开,撒冷水,盖上盖子继续煮,如此重复3次即可熟透。
6、捞出饺子,趁热开吃,蘸食蒜泥或者米醋味道更好。
入伏吃饺子,别错过哦~
您觉得有用请点赞关注或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关注『大爱金孝』,每日给您分享养老、健康类实用资讯。
上一篇
紫微斗数|四化在疾厄宫
下一篇
阴阳五行之相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