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 正文

[古易原理]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于天地之间,所以《易经》作为一个关乎人的传承,《系辞》用「天地」开头,拿「天地」说事,理所当然。

不过,如果因为司空见惯,小看了这个「天尊地卑」,就和几千年来文人墨客的无聊空谈没有什么两样了,误己误人,自欺欺人。

既然是《易经》这个重要传承的头一句,其实必然内涵丰富,整个的一篇《系辞》,假设说这个「天尊地卑」差不多已经涵盖其核心思想,如果真的能够融会贯通,可能就自然会产生这样的观点。

这里的「天地」,首先就是头上的「天」,脚下的「地」,后边《系辞》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可以理解为对「天地」的解释:「天」首先是「天象」的「天」、「地」首先是「地形」的「地」。

但是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层含义,《系辞》里的「天地」有许多层意思。

紧接在后边的「卑高以陈」,才是「天地」的最主要、最密切、也最权威的解释。

乾坤定矣 钟鼓乐之指的是_乾坤定_乾坤定矣,南怀瑾

什么东西「卑高以陈」?承前省,指将「天地」上下陈列起来。

所以这里如果将「天地」仅仅理解为「天象」与「地形」,是不全面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应该是包括但是不限于「天象」与「地形」的天地。

因为在将它们上下陈列的情况下,用人的视角来解读非常别扭,至少超出了人的视野,不仅仅是难以理解的问题,而是无端增加了解读的难度,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可以「卑高以陈」的「天地」,既然不好说是人生活在其中的「天地」,正因为如此,所以《系辞》这里才用「卑高以陈」里面的「高」置换了「天尊地卑」的「尊」。其中的意图当然是利用文字的区别来揭示深层的、不是那么太言简意赅、即不太好表达的内容。

「尊」和「高」的错位借位,是高明的文字技巧,因为二者存在着整体与具体的关系,「尊」包含了全部的、广泛的定义,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高」,相当于「上」。

之所以不说「天上地下」,并非这种说法俗气,而是用「尊」、「高」,就是表明不只是「上」、「下」这么简单。《系辞》的遣词造句明确了这样的一个意图:希望大家理解得全面一点,解析的深入一点。

可以「卑高以陈」的「天地」,既然并不指向现实的「天地」,那么就只好将现实版「天地」予以符号化和抽象化,至少在理解上需要如此。

这不是无端的猜测,而是事实如此。《系辞》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这个所谓的「天地之化」,说的就是「天地」二者的演化。而它们之所以能够「演化」,有一个必要的基础与前提,正是「天地」的「符号化」和「抽象化」。

乾坤定_乾坤定矣 钟鼓乐之指的是_乾坤定矣,南怀瑾

一方面,「符号化」的结果,在《易经》里面分量非常重,就是「法象莫大乎天地」,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整个《易经》的支柱所在,得益于「天地」的「符号化」。

另一方面,「抽象化」的极致,则是「数」,就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就是「天地之数」,就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世界上没有比「数」更加哲学的概念,这里的「天地」,恰好被《系辞》选择为其中之一。

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里面,前面的东西统统是铺垫,着眼点是后边的「乾坤」,之所以要符号化、抽象化「天地」,就是为了说明「乾坤」的来历。

「乾坤」何来?

「乾坤」是「天地」二者作为元素进行组合的产物,这两个元素的组合效应决定了「乾坤」。

在这里,「天地」在指称现实版「天地」的同时,也被赋予了「元素」的性质,本身就是抽象化的。

平时我们将「天地」、「乾坤」混为一谈,可是这句话里面不行,这里面存在大小的区别,存在构成元素与组织结构的差异。其中的「天地」以其有序的排列,或者说以其「尊卑」的本质特征,「定」住了我们所在的这个「乾坤」。

按照通过已知求未知的方法和顺序,这种由元素决定结构的模板,就是由「爻」组成「卦」。

其中,「爻」是「天地」的符号化,「卦」是「乾坤」的符号化。

推而广之,《系辞》也可能在说,我们的「乾坤」,是由「天地」这两个元素的这种排列方法来决定的。正是由于出现的是这样的排列,所以决定了我们的「乾坤」的现状。

同时正因为只是纯粹的推理,所以,我们还可以继续推测:三个阳爻,代表三个「天」,组合起来就是「乾」;三个阴爻,代表三个「地」,组合起来就是「坤」。这样一来其实我们就已经有了三组已知条件:已知「天地」这两个元素,已知表现为卦的形式的「乾坤」,已知代表「天地」的阴阳二「爻」。有了这么多的已知条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由此演绎,直接得出现实的「乾坤」的模样?

上边的推理程序虽然符合逻辑,但是却不可能得到结论,为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天地」作为元素的现实版模样,所以也就无从判断基于「天地」二者的组合所得到的「乾坤」的样子。

科学已经证明,很多时候眼见并不为实,何况仅凭推理。

关于符号化的「天地」,由于二者在内涵上存在「本体」与「符号」的巨大差异,展开来说也就是,「符号」源自「天地」,并非「天地」;同时,「符号」代表「天地」,但不限于「天地」;所以二者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怎么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在上,地在下,于是乾坤就定下来了。这样当然正确,但是极不全面,无法穷尽原文的思想。

最准确的解读还是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