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冬至随想录

冬至随笔

凡心彷徉

明天就是2021年冬至了。具体时辰是:23点59分9秒。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这是一个重要季节的关键点,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由于文革影响,学校不能正常教与学,初中给予我记忆最深刻的知识就是二十四季节气歌了。特别是上山下乡以及我当农管员后,对节气与天气变化,指导农植物的栽种管理收割关系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直至今天也难以忘怀。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我国古人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耕活动中,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特点。这是一个聪明的创造。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二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七二一,

下半年来八二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仅一天。

关于冬至谚语在网上也特别多,但我国地域辽阔,经纬度差异大,不是每一条谚语都适用于当地的。在本地流行的才是适用的,才能经实践证明了的。以下两句谚语还是适用我们四川盆地及其周边丘陵的: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至无雨冬月晴,冬至有雨正月淋。但不知今年老天如何安排。大家可结合预报,注意一下时间节点。有心人也可留意印证谚语是否正确。

冬至也是数九开始,家乡语言接地气,与网上谚语有点不同。不过大至也差不多。也就是正式进入冬季最冷阶段了。一九二九怀中抄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皮掛儿脱给狗穿。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有吃汤圆或饺子的说法。而家乡传统却是:冬至不吃肉,妄在世上走。为此,家家户户每到冬至就会割点肉,买补药,炖一锅。全家老少都来一碗。当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不会这么“奢侈”过冬至节的。三年困难时期能吃一口饱饭就不错了。没有可比性。现在可幸福了,冬至炖补药不可或缺。往年冬至主要是炖猪肉,近年,炖补药是炖鸡炖鸭炖鸽子了。

记得少时,吃了补药汤,就会长火疴瘩,嘴角烂,便秘。严重时,还会造成胸闷不适。因此,冬至最为纠结,既想吃肉喝汤,又怕燥热生火。为此,家里大人们就只准小娃儿吃肉,不准吃补药喝补药汤。就这样,仍然要燥热生火。

退休后,有了时间学习,找了点中医药书来看。了解了一点中医药知识后,才知道,补药是不能乱吃的。中药要分温性,中性和寒性。补药要针对体质开方。过去大人买补药时,医生也只是根据大人们的体质开药方。一家人按此方进补,小孩和年青人怎么受的了?现在好了,我知道自己及家里人的体质。每年冬至,都是我自己到药店选药。一般是选中性的进行平补,要选点温性的,也必选点寒性的搭配。因此,再也不会发生燥热生火,便秘的事发生了。

说起冬至,想起一件上山下乡的旧事。那是50年前,也就是1971年冬至节气左右吧。我们刚下乡不久,也是在山区过第一个冬至。高山气温极低,天下着冻雨,应该是零度以下吧。稻田结了约一公分厚的冰。生产队通知所有劳动力,必须下田糊田坎。糊田坎需要用耙梳把冰面击破,赤足下田,用耙梳提田泥糊田坎。大家戴着斗笠,披着棕蓑衣,裤脚挽到大腿上(当时的裤子没有什么样式,就是裤脚大),赤脚下田。刚下去时,根本受不了,尤如刀割,钻心的疼痛。必须要上下十几次,十几分钟后才勉强适应。双脚冻的通红,失去了感觉,似乎它不是自己的脚了。连续干了十来天才完成糊田坎一事。记得在那段时间,晚上睡觉,脚支出被子都不知道冷。如今,党的政策好,在许多地方由国家出钱砌砖、水泥糊田坎。去年牛华乡村还由政府出钱在好几个地方,用挖掘机改造山地田为高质量机耕田。农民不再享受那份寒冬的洗礼了。

前人把白天叫为阳,夜晚称为阴。冬至是夜长转昼长的转折点,因此,也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喻意这是一个新起点。

冬至来临,立春也就不远了。为此,祝亲朋好友保重身体,以崭新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