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韩姓起源001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韩虔为得姓始祖
韩姓族人最早活动于春秋时的晋国,后韩国经过几次迁都,从而得以迅速繁衍。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韩虔为得姓始祖。
韩虔
【起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七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2)韩氏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名“韩”作为姓氏。
(3)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4)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5)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韩氏宗谱
【郡望】
(1) 颖川郡:秦王政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2)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置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
(3)昌黎郡:后魏永兴中时置郡,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
【堂号】
(1)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2)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3)昼锦堂: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裔以“昼锦堂”为堂号。
韩氏宗祠
【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迁居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
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韩姓分布
【历史名人】
韩虔:(?-前400年),战国时韩国国君,晋卿韩武子之子。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韩信:(约前231-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画家、宰相,太子少师韩休之子。
韩滉工书法,草书得张旭笔法。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摹写牛、羊、驴等动物尤佳。所作《五牛图》,元赵孟頫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
韩令坤:(923-968年),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韩世忠:(1090-1151年),字良臣,晚年自号清凉居士。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韩复榘:(1891-1938年),字向方,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
韩俊卿:(1916-1966年)河北梆子著名旦角演员,工青衣、花旦。籍贯不详。5岁被卖到河北雄县韩月夫(一说是韩月恒)家学艺,12岁登台,成为青衣、花旦、武生、刀马旦、彩旦兼演的二路角色。
(据《中华姓氏起源通史》改写 刘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