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风凛冽起来,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气冬至如期而至。在古老的苏州,自古至今都奉行着“冬至大如年”的习惯,所谓“肥冬瘦年”,传承有送冬至盘、拜冬、祭祖、冬至团圆夜饭、饮冬酿酒、吃冬至团子的习俗。且是日妇女必归婆家吃冬至饭,家家挂喜神像,拜祭祖先。小辈着新衣都至长辈处拜谒,称贺节,拜冬,一切礼仪如过新年。
冬至团 冬酿酒
冬至的饮食是很有苏州特色的,冬至节气前一夜家庭主妇以糯米粉做团子,以肉糜,豆沙,萝卜丝为馅,并互相赠送,称冬至团,又因这个季节晚稻已收割完成,故也称稻窠团。《岁时通考》云:“十月二日,吴俗作糯米粉团,列酒果祀先以告冬。”同时还用以荐先祭灶。如今苏州附近的乡村仍有冬至吃冬至团的习俗,城里的市民则在冬至宴上吃馄饨,以应节气,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一家人团聚的冬至夜饭是苏州人最看重的民俗风尚,苏州城中冬至夜家家户户必吃团圆冬至夜饭,饮冬酿酒,这冬至夜饭须有冷盘热炒、全鸡全鸭全鱼,如同年夜饭般丰盛。紫铜暖锅早已经擦的亮亮的,蛋饺、咸肉、百叶、白菜也一应俱全。而且无论男女老幼都要饮冬酿酒,苏州的冬酿酒是放了桂花的,开瓶即能闻到桂花的清香。
过去民间有:“有铜钱格吃一夜,没铜钱的冻一夜。”的俗语。因此,大街小巷的卤菜店在冬至前夜生意兴隆,干切牛肉、羊羔、咸草鸡、熏鱼等供不应求。千百年来,苏州市民仍保留了冬至夜吃团圆饭习俗,人们早早回家,媳妇也归婆家,准备团圆夜饭。
解读冬至,使我们当代人更多的了解中华民族悠久流传的古风美俗,民众对自然细腻的感受和顺应时节生活的智慧。也是件很重要很有趣的事情。中国古代以二十四节气计时,冬至是其中节令之一,一般在农历大雪后十五天,这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又标志冬去春来,是冬春转变之时。
据《太平御览》所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阳极之至,二者阳气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冬至。”这就意味着从冬至开始,白天渐长,日照长,虽然气候寒冷,当阳气在大地上开始上升。正如《易复卦疏》所说:“冬至一阳生。”古人还认为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阴到极点阳气萌动,因此认为“冬至为德,”东汉蔡邕认为“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冬至是阳气开始的生发点,因此是个能带来好运的一天,所以冬至要好好的庆贺一番,感谢祖先保佑而祭祀,感谢长辈庇护而拜冬。
而冬至对长辈们表示礼敬爱戴的习俗古人称为“履长”,古时候有“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这是履长风俗的最早形式,魏晋尤甚,媳妇向公婆献履袜,伦理上示孝悌,通过节俗又增强婆媳和谐。此外,冬至也是感谢师长的好日子,又称隆师节。设宴款待老师,有的则家长带上酒肉到学校向老师请安问候。而且冬至也是发放老师工资的日子,古人称束脩。这一天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日子,在中国的伦理里“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观念,师长和亲长几乎具有同等受尊敬的地位,冬至隆师即源于此。
苏州人的冬至习俗还和苏州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呢。其实冬至由节气衍变成民间的节日,已相当悠久了,远在周代实行的是以十一月为正月的历法,冬至则为岁首,即我们今天俗称的新年,后来虽改用夏历但重冬至的旧俗仍在流传。过去每岁冬至,天子则郊祀天、地,民间也有拜冬习俗。据记载,泰伯仲雍奔吴,他们不但带来了周朝的生产技术,也带来周朝的文化,周朝的历法也在我们江南流传下来了。所以苏州人自古重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民谚传世。
连冬起九 天气渐冷
吴地民间有“冬至进补,春天打虎”俗谚。冬季的各样进补食开始了,食补可以喝羊汤,苏州习俗,冬至后喜吃羊肉、喝羊汤以御严冬风雪,羊以湖羊最佳。每当寒风凛冽时,大街小巷羊汤店热气腾腾,羊肉整只白烧后拆零,羊腰、羊肝、羊肚等皆备,随客择选买来放入沸腾羊汤中。店中备有细盐、蒜叶随客自添。今天苏州城郊藏书镇白切羊肉,吴江桃源红烧羊肉最为老饕者喜爱。
药补可以吃膏方、泡人参汤..... 此外冬至后,吴俗尚暖锅,旧时“融锡范制成锅,紫铜作胆,投鱼肉珍错于内,炽火中心,炉而烹之,可佐酒谈天,无羹寒之虑,谓之暖锅。”古诗有:“夜饮不须愁冻脯,丹田暖气就中生” 今天苏州人冬季饮食仍流行吃暖锅习俗。且有川味火锅等各地特色的暖锅进入苏州城中,市民或邀三五知己入火锅店中邀饮,或自家设一电暖锅,荤素菜肴自备入锅,随饮随吃,方便暖和。
卖糖锣 冬糖
旧时候,冬日里最让人暖意融融的是大街小巷小贩担卖饴糖,吴人称冬糖,以麦芽熬米而成。冬时风燥糖脆,利人齿牙。小贩手敲小锣,招揽顾客,故又称“卖糖锣”,小贩用饴糖捏出各色动物、人物、花鸟出售,是儿童最受欢迎的食摊.还有卖葱管糖、粽糖者。桂花糖炒栗子诸种小吃满街飘香。苏州人的冬天也是老饕吃货们品尝美食的天堂。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
鼠年发生过的历史大事
下一篇
立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