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
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是古人在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稼穑”,是指土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并由此对各种事物根据五行进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属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属性。
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
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开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其次,运用推演法,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行属性。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 “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此外,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因而也有人认为五行学说是说明人与自然环境统一的基础。
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类和推演事物,把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事物,归结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系统。对人体来说,也即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在对事物进行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用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来进行归类。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样受到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也采纳五行的归类方法及生克乘侮规律,阐述脏腑组织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生理与疾病状态。
因此同阴阳学说一样,五行学说也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和五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密切头联的两个部分,在历史上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来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