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易学和丹道都占据了很大比重,而鲜少有人知道,其实这二者的发展,都曾因为一张图,得到了里程碑式的成绩!这张图,就是无极图。
据传,无极图乃是河上公所传。河上公何许人也?河上公是与老子、鬼谷子、黄石公等齐名的人物。尤其是给《道德经》做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为《道德经》最广为流传的注解版本,其本身也是黄老之道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开山祖师。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天台山。丹道大家葛洪也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记录此事:“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回归正题,为什么说无极图可为易学与丹道之师呢?因为传说之中,此图深含奥妙,能够彻底看明白已是上仙,而魏伯阳与周敦颐各自解读出一部分,就已经大有成就,魏伯阳得到此图,以著《参同契》,周敦颐得此图,以著《太极图说》。魏伯阳得此图通晓丹道,周敦颐得此图悟出易道。
总而言之,此图确实难得且少见,接下来此文便先观图,后以个人所思做简单探究,权做引路,望更多人可以收到启发从而悟出更多。
无极图:
探究:首先《无极图》看上去似乎是天地初开的示意原图。周敦颐认为是“无极而太极”。
那么无极和太极的区别是什么呢?
无极为混元,无象,无形。该是为无中生有中的“无”时期。而太极为浑元,也叫混沌。此时象已经具备,但形未成。但无论如何,以丹道论,此空无一物之圈,或许该代表的是一种先天的状态。
再往下看填离取坎的图,在魏伯阳的丹道理论之中,称之为叫“水火匡廓图”。这本身其实就是两个八卦相交之象,坎和离首尾连在一起,表示相交,形成了坎离交合的水火既济,也就是丹道意思是: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交,就是水火既济。
再往下图中六个小圈,五个是金木水火土,还有一个为空,或许可以代表为五气朝元(也叫五行归一)。
这里两块,其实是要合一看的,因为坎离是乾坤之用,所以以坎离相交,激荡五行合一,从而达到五气朝元从而返还先天的状态。
当然,这是我们先从上开始看解释原理,那么从先往上,其实更像是一个方法。
最下一圆,叫玄牝之门。此词汇并不陌生在《道德经》之中便有提现,更是被后世丹道演化成不同的概念与位置,那么到底什么是玄牝之门?
若以此图来看,其在下,正是体内下方,也就是药生的地方,此处便是玄牝之门,为何这么说?因为再上升一个圆,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元精者,黄庭中藏(说肾中的是后天之精,非元精),以气化之,周游全身,才可以凝练五脏,正是对应了上面的五行归一的图,而炼气化神则是为了入泥丸,现有洒金液润化四肢百骸,后有出神入化,成就仙道,不论如何,以上下黄庭泥丸(上下丹田)而论,确实其中正是五脏五行,此图不假,故而才有玄牝之门位置的推导。
所以,这是丹道的一种说法,当然现在常常有人说是从下往上看(与易学中由上而下相对应。),但是实际上,余却认为此该是由外而内看,一如丹道之中纳天地灵气,入体而返还先天,即法自然也。
当然此处只做引,供大家发想,现在再说一下周敦颐以符合易理诠释的需要,而解无极图的顺序,也就是从上而下。下面简单介绍:
其实最上正如前叙述,乃是无极而太极。应对了他《太极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一句,下则是叫阴阳配合,也叫阳动阴静(对应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再下则是五行定位,五行各一其性(对应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再下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以及化生万物(对应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后说:虽然此图传说是河上公所作,但是实际上广为传播的是陈抟于华山上的时刻,由于陈抟与吕祖是同一时期人物,互为师友,所以本身用《周易》卦图阐述内丹原理就始于这个时期,一直到五代日渐盛行。也形成了后来道教易学,这门单独的学问。
正如清代朱彝尊考证《太极图》的渊源说,“自汉以来,诸儒言易,莫有及太极图者。惟道家者流,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著太极三五之说。唐开元中明皇为制序,而东蜀卫琪注玉清无极洞仙经,衍有无极,太极诸图。”
当然,如果真有想要探究此图的朋友,其实有前人考出,《无极图》来自《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的《太极先天之图》,其中有对此图的改造,而《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的五幅图式都是解说内丹原理的,而且互相联系!因而《太极先天之图》的含义解释是结合这些一起的。而陈抟《无极图》实际是概括了此经中所有图式的含义!
Empire CMS,phom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