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四川年鉴社)
大雪,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入冬后的第三个节气。
《三礼义宗》载:“大雪为节者,行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大雪说:“十一月(农历)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一般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小雪后十五天,公历12月7日或8日,凉气更重,天气也更加寒冷,相对于小雪而言,此一节气被称之为大雪。
在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初候, 鹃鸥不鸣”,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既至,天气渐冷,冬天来了……
印象·大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雪之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处在一片银装素裹美妙的景象。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受冷空气影响,则已大雪纷飞,地面积雪渐厚。
但在南方,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却依然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一次。这时,华南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但“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
降温。
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冻雨。
强冷空气到达南方,特别是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容易出现冻雨。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低空冷层,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雾凇。
据统计,一般每年11月开始到次年2月,西北、东北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会有雾凇出现,湿度大的山区比较多见。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是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雾霾。
12月,在刚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近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霾,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凌汛。
冬季,强冷空气来袭,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没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一定河段产生水漫河堤的灾害。
记忆·大雪
大雪节气里,自古延续着悠久而温润的民俗,使严寒的冬天有了无穷的趣味和色彩。
大雪时节,全国各地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一段话描述了杭州城内的王室贵戚在大雪天里堆雪人、雪山的情形:“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大雪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霄”。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小吃摊也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很兴隆……
滑冰。
滑冰就是榴冰,是冬季游戏之一,古时称为冰戏。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早年间北京地区异常寒冷,到了大雪节气,北方严寒,河流冻得坚实,人们便以溜冰为乐,宫廷里则称为“冰嬉”(亦称“冰戏”)。男女经常穿着冰鞋,脚蹬冰上,拄杖如同用篱,动作轻捷如飞。善于溜冰的多不用拄杖,技巧高超的更能做出种种花样。有的地方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晶莹光滑,人们缚皮带蹬皮鞋,从山顶挺立而下,以到地而不仆倒者为胜,这种游戏叫作打滑挞。
清代,冰上运动就已经进入国家组织层面。冰嬉作为制度形成于乾隆年间,而“冰嬉”一词出现在清朝乾隆十年(1745)。据传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冬月都曾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故宫博物院所藏《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大雪时节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乾隆皇帝还有《御制太液池冰嬉诗集》《御制冰嬉赋》等与冰戏有关的御制诗赋作品传世。南方气候温暖,冰冻得不够结实,因此滑冰的很少。
赏雪。
大雪时节,人们更多的是在冰天雪地里赏玩雪景。雪后初晴,大地山河宛若琼楼玉宇,高瞻远眺,饶有趣味。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关于腊月有记载道:“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儿童可与父母或伙伴在院中堆雪人、打雪仗,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乐趣。
腌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就是大雪节气的风俗,即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鱼肉,人们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腌肉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兽有关。“年”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每到除夕,都会出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于是就想出了将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蔬菜则用风干的办法保起来。
食尚·大雪
大雪节气是进补的好时节,自古就有大雪进补的习俗,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这样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饮食原则是“宜温热柔软,忌生冷坚硬”,可以多喝点热粥、热馒头等宜消化的软食,而不宜吃凉饭、硬饼等食物。大雪节气适宜多吃些御寒温性食物,但又要防干燥上火所以清热滋补食物也不可忽略。
大雪节气正值严寒,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刺激白细胞生长,增强人体抗炎能力。胡萝卜、酸奶和牡蛎等食物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感冒功效。由于冬季天气干燥、饮食过热常造成人体燥热上火,莲藕无污染,清热润燥,深受欢迎。
大雪节气期间空气特别干燥,常吃大白菜能起到润肠、护肤养颜的效果。在冬天,白菜是餐桌上最必不可少的蔬菜,民间素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冬季干燥寒冷的天气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而白菜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和其它多种营养素,可以起到很好的美颜和保健功效。
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症;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大雪节气冷热交替之下容易引起肺燥咳嗽。从中医食疗学的角度来看,雪菜属于性温、味甘辛的蔬菜,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雪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功效。部分地区大雪进补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增强御寒能力,与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诗意·大雪
从古至今,雪一直都受文人墨客的最爱之物。风流雅士执念于白雪飘逸洒脱、纯洁秀丽之美,千百年来,热衷于为它注入别样的诗意灵魂,使其宛如精灵,跳动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弦,舞动出美妙动人的悠扬诗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和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食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幕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著名的咏雪诗,描写了一幅壮丽的边疆塞外的雪景画卷,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浓厚的送别之情。全诗句句咏雪,勾画出天山奇寒。
江雪唐·柳宗元(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羡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是一幅江上雪景图。诗意中,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韵促味永,刚劲有力。文字妙处,引得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春雪
唐·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春雪》,充满意趣和惊喜。诗中写出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通灵有了性情,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欣喜之外,让全诗在寒冷的冬天点缀出一丝亮丽的色彩。
大雪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