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学家蒋勋,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疑问,究竟什么是美?“美”从来都是虚无缥缈而不加实质的。然而,当我们找到一个最佳切入口时,便能在生活中随处发现“美的存在”,并且回答出你心目中关于美的最佳答案。
“美”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一切人事物,是让人随处可见却极少停驻思考的东西。美学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出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更加关乎人内心的自省与观照。我们用肉眼和心眼去打开造物者提供给我们的一扇“窗”,于是那些愿意探寻自我的人打开了,或者文人雅士也打开了。
关于陆绍珩的《小窗幽记》
明代天启年间的江南才子陆绍珩,打开了属于自己美学之“窗”。 这扇窗户是他在流落北京,目睹世俗情态之后的感悟集成。在陆绍珩读书遣穷愁之际,从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撷取的精妙词句,内容上分成十二卷,继而集结成书。陆绍珩为书取名《醉古堂剑扫》,用以自娱。
后来,陆绍珩编选的清言小品集《醉古堂剑扫》,在乾隆年间刊印时,正式更名为《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全书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是陆绍珩在品尝人生酸甜苦辣时选取的集合精髓,分成的十二卷,正合人生十二味。
陆绍珩的《小窗幽记》融合了中国传统生活情趣、审美艺术、处世哲学,其中涵盖了自先秦到明末的儒、释、道及诸子百家著作。文体上则是包括了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以及各种杂著中的格言警句。
内容的精杂程度,并没有让十二卷主题溃散,反而是在各个主题中,窥探到陆绍珩笔下带来的“中式美学”的体会。正如书中前言写:
小窗之内,有琴棋书画、经香茶酒;小窗之外,有风花雪月、竹石泉鸟.....这种种意象构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咏歌颂的素材宝库,也形成了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心驰神往的精神家园。陆绍珩笔下的“中式生活美学”
中式美学由“礼”发端,讲求“正、智、雅、清逸”。这是五种彼此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生命状态。而在陆绍珩笔下的《小窗幽记》,更多展现的是玲珑剔透的精神文明与人生态度,还有生命智慧的回归。
卷二·集情中,陆绍珩写: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从译文中,那些情欲中的皆喜皆悲,都在隐隐透出一种平静感。男女的情爱,即使是有缩地术的费长房也无法改变两地相思的距离;而女娲补天也补不了男女之间抱恨的遗憾。陆绍珩看得通透,也写得平静,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难以改变的也只能放任自去,唯有叹息才深知追悔莫及。
卷二·集情中,陆绍珩的“情”里隐隐约约地透出自我的人生态度,关于情,总是清清淡淡,也是看得明明白的。
他写美好的人事言简意赅: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他写悲喜愁绪真真切切:
悲火常烧心曲,愁云频压眉尖。
他写爱恨别离与得而不得让人感同身受: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千叠云山千叠愁,一天明月一天恨。
卷三·集景中,陆绍珩营造的淳朴美好,无论是置身什么时代的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景。融情于景的细腻感,让[景]卷中的中式生活美学格外清雅。
某段时间兴起的一个话题,关乎性冷淡风与中式审美的绝佳碰撞。极简风的流行,正在暴露人们审美无能的尴尬境地。
公众号[国馆文化]文章标题
极简主义形式,原本是力求简约与单纯。但是性冷淡风,确实直接抹杀了艺术中的一切美感,让残留的线条、黑白灰以无实质的表现形式存在。陆绍珩在《小窗幽记》中,同样也用“极简主义”去表达精神世界,但是不同的是,他笔下的“极简主义”是玲珑剔透的,是关乎探寻最本真的中式生活美学。
卷三·集景中,陆绍珩写河岸春景:
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棹;垂柳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
笔下的景致同样极简,但是情景交融之际,让人舒适与自在:
夜阑人静,携一童立于清溪之畔,孤鹤忽唳,鱼跃有声,清入肌骨。
陆绍珩眼到之处,尽是雅景;心到之处,尽是人情。
极简主义不该是冷冰冰、黑白灰的钢筋水泥,该是有色有味有情的细致之处。关于中式生活美学,大概如《小窗幽记》中提倡的,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和周围的人身上,去享受适当的物欲和温暖的情感。那些大道至简,天人合一,本就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人生智慧。也是陆绍珩在《小窗幽记》透露出来的清隽、玲珑剔透之感。
如果可以,脱离繁华城市中的追逐与争夺,我们更愿意觅得世外桃源之地去安身立命。就像是陆绍珩写的那般:
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四时得宜,莫此为胜。
关于中国人提倡的“仁爱”精神,其实就是在中式生活美学中慢慢磨砺出来的。它让我们知道,首先为人要将自己活出为人模范的精神,包括言行举止,包括进退取舍,包括待人处世,为他人着想与付出的贡献,同样也包括自律而请简的生活模式。陆绍珩的《小窗幽记》足以让我们观照自身对精神文明世界的建立,让我们知道,懂得妙用“无用之用”的智者,才能体味中式生活美学的精髓,并且将日子过得清简而富有诗意。
下一篇
讼